台灣國防部證實,自10月1日以來,連4日共軍共派出149架次的戰鬥機、核轟炸機、反潛機、空中預警及管制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表示,從軍事層面來看,如果北京決心對台發動全面軍事行動,共軍勢必需要詳細情報,以了解台灣將如何反應,軍機擾台就有為北京收集情報的目的在。
報導指出,雖然大陸戰機並沒有進入台灣主權領空,也就是距海岸線12浬之內;但他們已進入ADIZ,意味著台北將對入侵做出回應。這包括無線電警告、防空飛彈追蹤與戰鬥機攔截,而台灣國防部證實已發出無線電警告,並部署防空飛彈系統以監控其活動。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前作戰處處長舒斯特(Carl Schuster)表示,「共軍在測試與評估台灣對空中威脅的偵測能力,以及回應意願的強弱。它也在收集台灣回應所需時間、戰術與空中攔截程序」。
此外,隨著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共軍軍機數量不斷增加,等於為解放軍練功,讓未來台海衝突中可能參與戰鬥的部隊提前練兵,彼此合作以強化協調能力。
他解釋,「相較於鄰近基地的小部隊作戰,大規模戰機在距離基地更遠的地方,要協調空中作戰將更為複雜。對身處100浬的空中管制官來說,其戰鬥視野遠較10浬來得更不精確,這大幅增加飛行複雜性」。舒斯特更爆料,這一波軍機擾台是共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機集體遠離本土基地。
因此,他認為大規模的軍機擾台會持續進行。事實上,共軍很需要實作帶來的經驗值。「美國空軍與海軍都視此為例行公事(指大規模演習),每年至少有一次訓練;但解放軍缺乏實戰經驗」。
※台灣空軍窘境
相較之下,台灣擁有的軍機數量不如北京,機隊也較老。舒斯特表示,兩相比較下,台灣就會知道自己身處險境。「台灣大部分戰鬥機部隊機齡已近30年,每次競爭都會對台灣戰機的機身造成壓力;隨著戰機老化,機身結構會出現疲勞裂痕」。
他認為,北京可能希望它的入侵,導致台灣在將戰機退役翻修與限制戰機行動頻率之間做出選擇。
澳洲葛瑞菲斯亞洲研究所(Griffith Asia Institute)研究員雷頓(Peter Layton)確認為,台灣不會上鉤。他強調,「台灣發布的具體航路數據,意味著台灣能透過非視覺途徑辨識共軍戰機類型,這很可能是由長程電子完成」。換言之,台北跳脫北京給出的二選一選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