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年推動「沉浸式族語課程計畫」及「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融入跨領域主題統整探究課程」,鼓勵學校於課堂或運用課餘(課後、周末假日或寒、暑假)時間以原住民族語進行樂學課程教學,引領學生沉浸於族語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聽、說、寫、用族語。
以台東縣廣原國小為例,109學年辦理「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融入跨領域主題統整探究課程計畫」,從布農族獵人發想,以「獵人智慧」、「布農藝術」、「小米文化」三大主題作為課程設計理念,並根據一至六年級規畫不同階段的課程,融入各該年級的相關課程教學中實施。
其中,獵人智慧主題結合科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索、人際互動等能力;布農藝術為創作課程,引領學生利用文學、繪畫、歌謠、舞蹈等形式結合布農族文化進行創作;小米文化則藉由傳統祭典帶領學生體會小米歲時祭耕讀小米田,於過程中觀察環境變化,並培養敬天、惜物及愛人的情懷。
台東縣廣原國小教導主任金忠勇表示,藉由教育部國教署計畫支持建置富有文化及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並走訪廣原舊部落,結合布農獵寮、傳統祭場等情境,讓學生透過實際踏查,在學習活動中領略布農語言、文化之美,自然融入並喜愛自身族群。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本計畫協助學校以課程發展為基礎,結合部落環境及跨領域議題,也藉由師生與部落間的互動整合部落資源保留的傳統文化,創造沉浸式原住民族語學習環境。期待未來能鼓勵更多學校加入,藉由教育的力量,促使原住民族語深耕茁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