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台灣有8791個場所提供遊具供孩童使用,但截至今年1月底為止,僅有33%通過備查,立委何志偉表示,因為檢驗量能不足、法規老舊,全台灣僅28名人力、檢驗2萬具遊具,如果等到標檢局擴充量能,孩子可能已國中畢業了。

統計發現,全台8791個場所中,又以私立幼兒園完成比率最低,2634家中僅有480完成備查、備查比僅18%;2410個公私立國小,僅有725家完成備查、備查比率僅有3成次之。

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秘書長鄭淑娟說,因為檢驗量能不足、法規老舊,新建好的共融式遊具成了城市中昂貴的擺設,造成身障兒童玩的權利被忽略。

兒童遊戲設備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旭建表示全台目前僅剩下7家檢驗廠,同一個設備可能兩家檢驗都會有不同的檢驗結果,檢驗標準的認定混亂,造成今天合格,隔天就可能不合格。理事長強調這是耗費國家資源之外,也影響到了兒童遊戲設備廠商的生計。

何志偉認為,表示如果今天制度立意良善卻造成孩子的童年被剝奪、廠商無所適從,這就是一個需要被檢討的制度。衛福部與經濟部應該針對現有的遊具做分類,不要讓新買的遊具擺到成了古董。

經濟部標檢局官員說,預計在本月21日召開會議討論此事。

#備查 #全台 #遊具 #場所 #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