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族民族自治事務促進發展協會參與台東縣政府文化處社區營造,透過生活用語的採集,把卑南族長輩罵人的「金句」記錄下來,未來將編纂成冊,以輕鬆方式,做為學習母語的入門,不僅容易上口,也讓人莞爾。
「學習語言,通常會從罵人的話開始」,卑促會專案執行黃薇蓁說,「馬杜軋」是卑南族長輩罵小孩「懶惰鬼」的意思,有位族人30多歲才回台東定居,而他在16歲離開部落前,還可以與外公、外婆以族語聊天,但返鄉後卻發現已經無法流利使用母語,不過,聊起他小時候被長輩嘮叨責罵的那些字詞,倒是印象深刻,一點都沒有忘記。
因此,除了長輩正經的叮嚀訓勉,卑促會在執行社區營造時,更想記錄下來的是屬於卑南族耆老們罵人的幽默與智慧。訪談過程中,長輩們聊起自己小時候被罵的話都是興致高昂,滔滔不絕,非常有趣。
她說,學習語言往往對有趣幽默的「口頭禪」或是「俚語」印象特別深刻,而罵人的字詞音節相對簡短,所以在學習上也更容易被記住,希望透過這本充滿趣味的圖冊,讓大家看見卑南族語的更多面向。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23日在兒裡故事館舉辦「台東限定」社造成果展開幕,縣長饒慶鈴表示,今年有11個社區營造點,經過1年辛苦的培力和在地深耕,展現不同的社區創意及活力。
而在11個營造點中,除了卑促會的長輩金句採集以外,都蘭社造搜集老照片與故事,轉換成著色明信片,成為推廣當地文化的素材;查拉密部落邀集部落青年完成木刻故事牆,傳承部落故事和生活點滴。
還有太麻里鄉公所邀請5位設計師進駐,讓居民和設計師共創在地作品;迦南則辦理編織、皮雕等課程和市集,提供社區居民學習平台及欣賞工藝的場域等等,無不展現出台東獨特的「社區態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