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興建的北港登記所,已有百年歷史,「四坡水」建物極具特色,之前閒置成為環境與治安死角,經雲林縣政府活化27日已完工,登記所見證雲林沿海地區土地法制及登記行政,充滿歷史意涵,且位於北港朝天宮後方,非常適合做為遊客中心。
北港登記所興建於1908年,隔年完工啟用,作為台南地方法院所屬的北港登記所,1920年改稱為「北港出張所」,1946年更名「北港地政事務所」,1950年隨北港地政事務所遷址,轉作為北港地政事務所的「地籍倉庫」,後閒置多年,地方要求活化聲浪不斷。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文資科科長張力元表示,經縣府勘查,北港登記所保留日據時期磚木混構「四坡水」建物,以及台灣登記所司法建築空間形式,具稀少性,且是雲嘉地區最早興建的登記所之一,見證雲林沿海地區土地法制及登記行政,因此於2020年登錄歷史建築。
張力元說明,文化部於2018年補助辦理「雲林縣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北港登記所活化工程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的子計畫,去年2月21日開工,目前已完工進行驗收中,未來擬設為遊客中心或地方展演場域。
地方文史工作者指出,北港登記所的土地為鎮公所所有,地上物所有權屬地政事務所,之前活化時整合不易,因此延宕多年,經協商後克服種種困難才成功活化,實在是得來不易。
北港登記所附近居民說,先前登記所無人管理,成為堆積雜物的空間,也有流浪漢在此出入,成為環境、治安死角,很高興老建築重獲新生,讓大家的居住品質得以提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