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台北市捷運劍潭站曾因外型被選為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引發外界熱議,台北捷運公司明年將在劍潭站推動TOD開發案,興建18層混合型大樓,卻有一票建築師、設計師連署反對,北市議員黃郁芬也憂心,該案將帶來環境景觀壓迫感,造成當地交通衝擊,她要求市府1個月內召開諮詢會議,重新審視建築規模,別為增加收入損害到公益性。
台北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對此允諾,今年11月將舉行座談會蒐集各方意見,研究如何讓大樓融入都市地景,並納入後續設計參考,但整體而言政策推動方向不變。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北捷奉行商業極大化,其中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更是重中之重,第一座TOD案落腳在士林站,隨後斥資30億打造的劍潭站TOD案,10月核定都市設計、明年工程決標,規畫興建地上18層建物,引進辦公商業及餐飲業,預計明年施工、2026年完工。
豈料,看似風光的建案卻遭到捷運美學小組半數反對,黃郁芬更接到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國立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等多個團隊的陳情,呼籲市府重新評估該案對圓山歷史景觀和劍潭周邊的都市環境衝擊,趕在設計規畫、公開招標尚未決標的階段做出調整,降低傷害。
「當地民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黃郁芬批評,劍潭站TOD案量體又高又寬,總樓地板面積達4萬平方公尺,勢必阻斷中山北路綠廊道的延續和視覺穿透性;北捷報告書中也揭露此案址有交通延滯回堵現象,遑論商辦所帶來的交通流量,加劇衝擊當地居住和用路品質。
黃直言,劍潭站擁有特殊龍骨懸吊屋頂,曾被選為全球10大最酷地鐵站,但該大樓有些角度會遮擋掉劍潭站原有的特色設計,一旦大樓建成,就再也看不到具藍天背景的龍骨線條,甚至影響一旁台北藝術中心的觀景平台視野,凸顯程式開發欠缺整體性規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