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接種BNT疫苗有心肌炎疑慮,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昨天指出,台灣青少年接種第一劑的心肌炎粗發生率是美國兩倍,政府對青少年是否要接種第二劑應審慎思考。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也引用數據指出,50歲以下接種mRNA疫苗的心肌炎風險高於背景值,應滾動式修正青少年的接種策略。
陳秀熙表示,mRNA疫苗最初是被拿來用於治療癌症,現在用於新冠肺炎相關副作用來的太快,究竟是如何觸發青少年的心肌炎,都還有待研究釐清,國內目前疫情相對控制良好,因此讓青少年接種一劑,以及讓家戶內的成人完整接種,是否就能獲得足夠保護,是政策上要滾動式思考的地方。
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引用美國CDC的數據指出,五十歲以下民眾接種mRNA疫苗的心肌炎風險,確實高於背景值,雖然大多數心肌炎患者住院後都能康復,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任小萱說,為避免增加青少年的心肌炎風險,北歐國家自十月七日起已禁止青少年施打莫德納,例如挪威與丹麥規定十八歲以下只能接種BNT,瑞典芬蘭則用更嚴格的標準,規定三十歲以下民眾全部接種BNT。
此外,英國、香港對青少年採更嚴謹的態度,分別讓十二至十五歲與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一劑BNT,不提供第二劑施打。
作為全球最主流的青少年疫苗,BNT最近開發的低劑量疫苗也開始用於五至十一歲孩童身上,任小萱表示,五至十一歲孩童的劑量改為十微克,七天內的局部不良反應以注射部位疼痛、發紅及腫脹為主,不良反應較十六至二十五歲輕微,目前尚未看到嚴重的不良反應,安全性無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