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逐漸流失,免疫力也隨之下降,疫情期間感染風險恐大增!國內一項調查顯示,50歲以上民眾肌少症風險逾4成6,且男性「失肌」比率比女性多,這項結果讓家醫科醫師也直呼「很驚訝」。
免疫力是防疫關鍵,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分享,2016年西班牙一項超過萬人的大型研究顯示,當肌肉質量下降10%,免疫力就會下降,感染風險隨之上升;當肌肉流失超過40%,死亡風險更顯著上升,且大多死於肺炎。
為了解疫情期間國人肌少症風險,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於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調查全台1322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指標(SARC-F)評估,竟有高達46%有肌少症風險,黃信彰坦言,這個結果讓人感到很驚訝。
亞洲肌少症指標共有5個項目,分別是提5公斤重物、走過一個房間、從椅子或床上起身、爬10階樓梯、過去一年跌倒次數,每個項目為0到2分。黃信彰建議,民眾平時可自行檢測,如總分超過4分,代表有肌少症風險,應就醫進一步診斷。
過去一般認為男性因為有荷爾蒙優勢,肌少症風險比女性低。但該調查顯示,台灣50歲以上男性肌少症風險高達51%,比女性46%還高。員榮醫院家醫科醫師黎雨青指出,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因為睪固酮下降、營養攝取不均衡等因素,仍會增加肌少症風險,不可輕忽。
中年過後肌肉快速流失,黃信彰表示,肌肉質量會影響行動力,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將大幅提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108年平均壽命雖達80.8歲,但平均餘命僅72.4歲,代表民眾有8.4年受病痛所苦。
黎雨青提醒,預防肌少症是三分靠運動、七分靠飲食,運動可刺激肌肉生長,同時透過日常飲食攝取蛋白質,讓身體有足夠的原料,才能真正達到養肌效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