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Brenner分析,在景氣進入擴張期之下,股票、大宗商品將受到看好。股票方面,可留意全球金融股、英國股市表現;大宗商品也會從景氣擴張獲得成長動能。明年股市與大宗商品雖有所表現,但仍須有平衡風險的意識。Patrick Brenner建議可以澳幣、美元作為平衡投資組合風險的一環。在永續議題發酵之下,碳交易備受關注,其與股、債、原物料相關性低的特性,也很適合納入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隨著新冠疫苗問世,各國努力提高疫苗覆蓋率,也讓經濟活動隨之復甦、逐漸走向擴張。不過Patrick Brenner提醒,近期受到市場憂慮的通膨風險仍需注意;第一,住宅成本增加會驅動週期性通膨上揚,須持續觀察;第二,目前美國失業人口數比職缺數還低,顯示勞動參與率還未復甦,可能帶來未來薪資成長,進而提高通膨。
即便如此,他仍舊看好股票與大宗商品。雖然復甦期間風險性資產表現已相當強勁,但鑒於目前仍在景氣擴張期、這對風險性資產仍有一定支持,因此仍看好其未來表現。在股票方面,企業盈餘的成長是今年股市報酬率的主要驅動力,雖然預期明年企業盈餘趨緩,但仍可望支持市場表現。不過相較於全球股,他更看好全球金融股,隨著利率將走升,以及市場對停滯性通膨的憂慮,對金融股都會是利多。
此外,英國富時100指數將受惠於能源價格上漲,是具較多能源部位的防禦性價值投資,而英國股票價值面相對具吸引力,也因此提供了良好的買進點。至於大宗商品不僅在通膨時期能提供部分保護力,也獲得景氣擴張帶來的正向動能,幾個與景氣循環相關的指數如商品、貴金屬、能源等也呈現上漲趨勢。
在債市方面,Patrick Brenner建議維持短存續期間。一是債券的實質殖利率極低,以及可能的通膨風險都不利於債市,因此持續減碼債券。不過他認為投資級債仍值得投資,尤其是亞洲,其利差相較於美國投資級債更具吸引力,且亞洲投資級債的利差走勢也頗為穩定。
明年股市與大宗商品雖有所表現,但平衡風險的意識仍需具備。Patrick Brenner建議可以澳幣、美元、碳交易作為平衡投資組合風險的一環。
以澳幣來說,相對紐幣走勢可望回到長期平均,從歷史經驗來看目前是一個很好的進場點,加上澳洲經濟數據較佳,相較於紐幣、澳幣前景可期。美元則是近期較具升值動力,且後勢仍有走升空間,加上美元具備的避險特性也讓Patrick Brenner認為值得持有。
最後,永續議題持續不墜,各國為了零碳排目標推出的各項政策,也刺激碳權交易。何謂碳交易?Patrick Brenner舉例,在政府依據排放總量和減碳目標核發「配額」之下,低碳排的企業可在市場上銷售多餘的配額給超出碳排限制的企業。碳交易在歐洲運作已久,而Patrick Brenner預期,隨著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6屆)發酵,碳交易會變得愈來愈重要,投資組合中加入碳權,不僅可變得更多元化,其與美股、美債、大宗商品的相關性低,能夠進一步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