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王立祥11月30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指出,面對傳染能力可能更強的「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需要繼續堅持現有的各項防疫措施,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同時還要快速、深入地開展對Omicron變異株的研究工作。當前,尤其應加強對Omicron變異株的追蹤,加速建立鑒定和快速檢測變異毒株的相應技術平台,加快變異毒株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加緊特異性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研發,打好防控新冠變異病毒的「組合拳」。
王立祥稱,截至29日,已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陸續發布或準備出台針對南部非洲國家航班及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其中,以色列甚至決定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
在目前全球新冠感染病例累計高達2.6億的情形下,繼Delta毒株之後,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無疑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與挑戰:
一是在傳染性評估方面,根據數學模型顯示Omicron這種新型的變異株比Delta毒株更活躍,早期跡象表明,其可能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
二是在致命性評估方面,儘管之前非洲當地觀察感染者後介紹為一種「輕度疾病」,包括肌肉酸疼、疲倦,並伴有輕微咳嗽,但鑒於它可能具有增強病毒複製能力和感染力,會影響固有免疫及T細胞免疫,感染新型變異株後很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
三是在保護性評估方面,從南非報告的新增病例來看,其中很大比例都感染了Omicron變異株。這提示人們在防控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去應對這一很大程度上有傳播優勢的新型變異毒株。
王立祥表示,根據中國在這場重大疫情中取得的防疫經驗,採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全程防控、快速回應、動態清零的防疫策略,是應對包括Delta、Omicron等各種類型的新冠變異毒株的有效基本措施。
王立祥認為,中國目前積極推動全民疫苗接種,亦是綜合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舉措之一。比如南非疫苗接種率較低,只有大約24%的人口接種了疫苗,相比已開發國家,這一比例是較低的。
王立祥分析,目前,中國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國外疫情呈現明顯反覆、快速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加強對Omicron變異株的入境防控,可謂重中之重。
首先,強化入境前防控措施——健康告知制度;其次,強化入境中防控措施——健康審查制度;最後,加強入境後防控措施——健康隔離制度,對從疫情比較嚴重國家的入境人員實施一視同仁的集中隔離措施,並啟動資訊定位系統追蹤入境人員行動軌跡,最大限度地保護易感人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