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滋病防治在國際間名列前茅,近4年來新增病例數逐年下降,相較於2017年更減少高達5成。當感染者接受穩定治療後,身體健康狀態及壽命與常人無異,接著該思考的是如何活得更好。根據調查,台灣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平均分數僅68分,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認為「雖然分數有及格,但還有一段路要走」,專家學者也呼籲「以知識弭平歧視」,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為了解台灣愛滋感染者的生活品質狀況,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與台灣露德協會針對723位愛滋感染者進行調查,總分為3.4分、換算百分單位為68分,其中以「心理健康」分數最低,僅62分。
該調查顯示,每4名愛滋感染者,就有1人曾因身分揭露而被拒絕看診。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指出,「雲端藥歷」雖然帶來便捷,但健保卡一插下去,用藥紀錄一覽無遺,有近6成的感染者擔心因此影響就醫權益。
徐森杰提到,曾有醫護人員對愛滋感染者說「你不要把病害到別人」,這句話其實是鼓勵患者接受治療,讓伴侶免於病毒威脅,卻是從「罪」的角度出發,而忽略了感染者其實是病人,也需要身心支持。
2020年,台灣率先亞洲各國超越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90-90-90」階段目標,即90%愛滋感染者得知自己感染、90%確診者接受治療、90%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有效控制;而國外學者提出「第4個90」的概念,則是希望感染者在穩定治療後,也可以有好的生活品質。
愛滋病於1981年首度被發現,距今已40年。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一路走來有今天的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可以創造一個愛滋友善的環境,相信未來一定可以達成終結愛滋的目標。
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推出「#i自己-愛滋病毒發現40周年展」,即日起至12月5日於1914文創產業園區東2B館展出,期盼大眾透過展覽了解感染者的處境、認識疾病平權議題,找到屬於個人的「i自己」 關鍵,共創健康友善、零歧視的社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