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的全國公投在即,其中珍愛藻礁與核四重啟公投皆涉及能源議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天晚上發出聲明指出,目前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不宜遷址,應該在外推方案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探討降低對藻礁影響、確保能源轉型時程的作法,檢視了政府所推出的三接外推方案,以及考慮到減煤時程,從能源轉型的角度,建議對此案投下不同意票。

綠盟指出,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需重新選址興建,工程時間難以確定,官方評估需多花11年,而藻礁公投方則認為以台北港為方案的話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然而,就如同在評估核四續建所需耗費的時間上不該過度樂觀,在減煤時程緊迫的情況下,台北港方案仍須面臨與新北市協商、環評、拉海管等工程,充滿不確定性,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已經不是最佳選項,天然氣橋接時程的延宕,其衝擊並不僅是對電力供給的影響,也不僅是對達成淨零碳排路徑的挑戰,更意味著原本預計除役或停機的燃煤機組恐怕得持續運作,對在地居民帶來更多健康衝擊。

綠盟說,即使退一萬步來說,把核一二三都延役運轉,所佔的發電量也遠遠不足以取代燃煤高達4成的電力,更何況電力比例僅佔約6%、尚須15年才可能完工的核四,根本無法成為替代選項。

綠盟提及,三接再外推方案的出現正是因為藻礁公投取得了台灣社會的重大關注,使得政府願意與環保團體、專家學者坐下來溝通後的結果,根據政府提出的外推方案,工業港預計將再向外推455公尺,遠離藻礁生態豐富的區域,也不進行浚挖與填地,相較於馬政府時期的規劃、民進黨時期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外推方案已經在減少對藻礁衝擊上有了相當大的改善,對於能源轉型時程的衝擊也確實比三接遷址來得更少。

綠盟指出,當前經濟部不斷以產業用電成長需求,以未經檢視的「缺電恐慌」來強化三接正當性的論點,綠盟並不認同,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下,許多部門需要大幅度地電氣化,用乾淨的電力來源取代骯髒的電力來源,若產業經濟沒有往更永續、更高效的方向轉型,並針對需求面進行檢討與總體規劃,那麼不論多蓋幾座接收站,都無法解決當前政府宣稱要透過三接解決的問題。

綠盟的立場指出,目前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不宜遷址,應該在外推方案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探討降低對藻礁影響、確保能源轉型時程的作法,檢視了政府所推出的三接外推方案,以及考慮到減煤時程,從能源轉型的角度,建議對此案投下不同意票;但也尊重基於保育觀點選擇投下同意票的選民,此次公投帶來的政策討論殊為難得,聚焦於綠盟長期關注的能源轉型議題上,不論公投的結果如何,未來都該一起更努力呼籲政府盡速提出2025年之後的中長期能源規劃。

#綠盟 #能源轉型 #時程 #外推方案 #藻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