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主持的肝病認知調查,台灣在11個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台灣民眾的健康素養有助於我國提早在2025年達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標。這項研究本月登上國際學術期刊,並獲英國BBC專文報導。
這是國際間第一個橫跨台灣、越南、印尼、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印度、香港、馬來西亞、南韓與新加坡的跨國研究,共針對7500人進行調查,其中包含台灣有1000名民眾參與。
研究發現台灣無論在肝病知識、認知與態度都明顯高於其他各國,學者一般認為與過去台灣慢性肝炎病毒的高盛行率與肝癌死亡率有關,而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推廣肝炎與肝癌防治的努力與成效,使得一般民眾普遍對於肝臟疾病相對他國有更多認識。
李美璇說,依台灣的經驗,早期預防注射,公共衛生教育、健保醫療給付都是台灣成功關鍵,也是其他各國可以借鏡的地方。不過她也特別提及疾病造成的社會排斥與汙名化的問題,是影響肝病防治的阻礙。
「健康意識是使病毒性肝炎患者願意接受篩檢、積極治療並定期追蹤的關鍵因素。制定相關政策加強衛生教育,以提昇大眾對肝病的認識與正確態度十分重要。」李李美璇在接受BBC採訪時說,社會上越多人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就越能減少疾病汙名化與烙印,更能鼓勵支持慢性肝炎患者定期回診追蹤,不必擔心他人異樣眼光。
慢性B型肝炎與C型肝炎長期以來是台灣國病,估計台灣肝癌患者中,至少70%與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有關。受惠於1984年開始接種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2003年健保給付慢性B型及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以及近年針對C型肝炎小分子抗病毒口服藥全面給付,肝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逐漸降低。
世界衛生組織訂立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計畫,台灣政府更積極推動2025年全面消除C肝的口號。從該結果來看,台灣多數民眾對於肝病認識明顯優於亞洲各國,若能配合國家政策積極篩檢治療,將有很高的機會能達到目標。
該研究發現,慢性肝炎病毒的傳染方式最容易讓人困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