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羅永銘攝)
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創建於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紅色木門上已有些模糊的金色題字,顯示它的歷史悠久。(羅永銘攝)
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中保存臺灣北部重要彩繪匠師許連成師傅彩繪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中保存的重點之一。(羅永銘攝)
台北市與高氏宗族攜手合作,進行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羅永銘攝)
台北市現存唯一書院建築的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一隅,斑駁的木窗和牆壁歷史味相當濃厚。(羅永銘攝)
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創建於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歷史悠久,書院屋頂上還有許多精緻剪黏、裝飾等,顯得相得繽紛華麗。(羅永銘攝)
台北市與高氏宗族協調,修復建物時規劃以調查研究、舊照片、現況等依據回復原有外觀,並盡量維持建物內部的舊有材料,以保存清代書院的建築風華。(羅永銘攝)
台北市現存唯一書院建築的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今舉辦第一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預計將進行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羅永銘攝)
台北市現存唯一書院建築的私有古蹟「學海書院」(現名高氏宗祠),3日舉辦第一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預計將進行前廳、正廳建築整體及內部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裝飾工藝修復,除完整保留古蹟的原有風貌外,也為萬華地區再添一處歷史文化場域,讓民眾重溫艋舺傳統深厚的歷史風華。
今日由潤昶有限公司林季澤董事長、黃天浩建築師、萬華區公所詹天保區長、黃珊珊副市長辦公室林冠年秘書、高氏宗祠代表高朝國主委、文化局田瑋副局長、文資委員薛琴老師、文資委員劉淑音老師、萬華區青山里李昭成里長等人共同出席第一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學海書院」創建於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為清朝淡北最高學府,同治和光緒年間分別設置的艋舺義塾和淡水縣儒學皆附設於學海書院之內,足見其重要性。而建物中保存臺灣北部知名彩繪匠師許連成的多幅彩繪作品,更是修復工程中保存的重點之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