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陳姓女患者因腦中風造成左側偏癱,積極復健2個月後卻出現左肩劇痛、晚間抽痛難眠症狀。亞大附醫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醫師吳俊昌表示,針灸搭配復健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陳女經6次針灸治療後,即大幅改善抽痛感,再提升復健意願。
吳俊昌表示,根據研究統計,中風患者發生併發症機率約30至96%,最常見的是疼痛,其中,約有60%發生在上肢,主要成因是因腦部病變導致上肢運動控制不協調或失衡而疼痛,因而降低患者接受復健治療的意願,恐影響復原,要改善疼痛及提升生活品質可透過針灸搭配復健治療。
吳俊昌指出,治療的相關穴位多位於肩關節處、肩胛骨附近的穴道,可改善肩胛骨上旋動作不足,至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會合併患處拔罐療法及外敷,加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吳俊昌強調,若是傳統針灸治療效果不佳者,可選擇使用新型浮針療法,治療頸、腰、背、四肢關節的疼痛症,經由皮下掃散及再灌注手法來達到治療及減痛效果,但由於是改良針具,須自費使用。
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則表示,以西醫觀點而言,肩痛的中風患者常伴隨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除慢性疼痛外,還伴隨感覺、運動、自主神經等障礙,初期會透過藥物、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若治療超過6個月,肩膀依舊疼痛且僵硬,才會考慮透過外科介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