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去年GDP增速實現預期目標,但基於新冠疫情的反復、外部環境的不友好以及產業鏈安全的擔憂等,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山大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一片灰濛的大氛圍下,正在如火如荼召開的北京冬奧會,無疑成為舒緩民眾對經濟憂慮和疫情擔憂的緊繃情緒的一劑良藥。

《路透》專題報導稱,對於3個月內經歷2次社區封鎖的北京豐台某社區居民而言,觀看冬奧會賽事也成了平息封鎖的鬱悶和憤怒的最佳方式。日前又逢中國傳統春節假期,但疫情卻居高不下,優美花滑抑或氣勢恢弘的高山滑雪等冬奧項目,對賽事的關注顯然讓疫情焦慮和生計擔憂的民眾情緒得到暫時釋放。

一位不具名的官方背景專家稱,去年東京奧運會推遲了一年,這次北京能如期召開本身就是一種勝利。此前因為疫情以及諸多西方國家對冬奧會的排斥,很多國家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但從現在看,冬奧會確實對提振國民士氣以及突顯中國軟實力有正面激勵。

他認為,此次冬奧會的如期召開對中國而言不僅僅是面子問題,更是鼓舞近2年深陷疫情反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的民眾士氣。「說白了就是提氣。這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體育賽事,冬奧如期召開遠比中國要在冬奧會上得多少獎牌更有意義。」

此外,30多位外國領導人前往北京參加了上週五的冬奧開幕式,在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北京利用冬奧會的開幕來為外交加分。

從美輪美奐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到火爆的冬奧吉祥物,再到中國選手谷愛凌自由式滑雪奪金,有關冬奧的話題近期一直是中國社交網路的熱點。

當然,大年初一中國男足慘敗越南隊徹底無緣卡達世界盃引發的全民討伐,以及大年初六中國女足亞洲杯奪冠帶來的全民狂歡,也為疫情籠罩下的中國民眾提供了舒緩壓力的素材。

在西方諸多國家集體變臉圍堵中國之際,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無疑發揮了對內提振士氣,對外發揮體育外交的功效。只是在冬奧激情退卻後,在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步入5%時代已成共識的前提下,如何實現「六穩六保」穩經濟大盤,顯然將是奧運會結束後中國將於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重點討論的內容。前述受訪的專家就提到,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仍大,「總體來看今年穩經濟難度比較大。」

文章來源:焦點:北京冬奧會「提士氣」 暫時舒緩對疫情和經濟憂慮的緊繃情緒

#中國 #冬奧 #疫情 #經濟下滑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