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日缺蛋高達200萬顆,農委會分析因日夜溫差大、產蛋率下降,加上禽流感肆虐撲殺雞隻,飼料價格更因疫情漲幅超過3成,導致蛋農減養,多重原因釀成蛋荒。國民黨立委鄭麗文痛批,農委會政策失靈永遠只會撒幣和甩鍋,來掩蓋自己本身的無能與失職。
鄭麗文指出,面臨缺蛋危機,農委會解釋是因為疫情飼料價格上漲、禽流感大量撲殺雞隻,加上過年前天氣冷,雞不下蛋。但是現在全球天氣不穩定,極端氣候在將來也會是常態,面對極端氣候,農委會對於生產量能配套又在哪裡?
她說,農委會因為疫情、禽流感不斷撲殺雞隻、最後造成產蛋量能減少,生不出蛋,不去檢討,卻要求老母雞強制換羽下蛋提高產能?農委會一開始的政策方向是不是早就錯誤百出?會不會「黃小玉」短缺之後才又慢半拍的開始想種植?
鄭麗文直言,更別提2019年雞蛋的價格曾飆上20年來新高,當時監察院甚至著手調查,農委會被糾正「反應過慢」,所以在後續才提出了計畫生產、建立產銷平台等措施,但是這些改革明顯失策,導致今天雞蛋再度面臨短缺、最後只能不斷大撒幣干預市場機制,解決缺蛋危機,2022了農委會還沒反應過來。
她表示,而農委會政策失靈永遠只會撒幣安定民心,2020年蔡總統宣布開放「萊豬」引發反彈,政府隨即宣布四年內要補助豬農128億元;為防止非洲豬瘟,祭出史上最優惠補貼鼓勵廚餘養豬業者退場或轉用飼料,動用了十幾億元農損基金。
鄭麗文認為,台灣鳳梨因病蟲害遭中國禁止進口,農委會不與中國協商,卻以每公斤105元的空運費用,補貼1公斤成本僅9元的鳳梨外銷日本或他國;中國禁止台灣釋迦、蓮霧進口,陳吉仲宣布政府將動用10億元補助農民,包括收購加工及補貼外銷。
她強調,農委會的政策,永遠的一百零一招,不只浪費人民納稅錢,更苦了農產業,甚至再過兩週就是鳳梨禁止出口中國滿周年,每年3月到7月更是鳳梨生產旺季,農委會種種問題不管過多久都沒辦法解決,顯示了蔡政府執政下的政府機關只剩下收購撒幣和甩鍋,來掩蓋自己本身的無能與失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