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銀董事長戴誠志表示,2021年對金融業算是很好的一年,京城銀在面對諸多波動下,仍繳出「勉強還能接受」的成績。未來2年發展則不脫疫情及半導體在南部投資發展,整體而言,未來的發展持續性及銀行的穩定成長預期可達成,接下來就要自己努力。

京城銀2021年自結合併淨收益102.61億元、年增達15.21%,提存前獲利(PPOP)82.37億元、年增17.55%,雖受一次性提列台開22.97億元債權損失拖累,稅後淨利56.3億元、仍年增2.54%,每股盈餘(EPS)5.02元,仍順利改寫新高。

京城銀去年利息淨收益55.93億元、年增6.62%。手續費淨收益21.31億元、年增達11.62%。主要受惠放款規模年增達11%帶動。其他淨收益25.37億元、年增達44.87%,主要受惠金融市場維持高檔,資產組合調整與金融資產帳面價值預期信用損失回沖的正面挹注。

資產品質方面,京城銀去年呆帳費用17.32億元,包括年初綠能擔保品拍賣入帳回收7.68億元,年底將台開債權22.97億元全數轉列呆帳。截至去年底逾放比0.02%、逾放覆蓋率8277.51%、整體放款覆蓋率1.51%,維持一貫高水準表現。

京城銀表示,對放款審核及風險控管向來以嚴謹態度看待,去年一次性認列台開呆帳,反應對風險控管及資訊透明度的一貫高標準要求。由於對台開放款多為擔保性質,未來隨著資產保全作業進行,將可望逐步處分回沖獲利,預估對京城銀長期整體營運影響有限。

京城銀截至去年底淨利差(NIM)1.83%,雖低於前年底1.91%、但持穩第三季水準。存放利差則自第三季的1.88%略升至1.89%,持平前年底。展望2022年,京城銀預期可望與去年持平微升,主因升息趨勢可能使存放利差擴大,但淨利差可能受資產組合調整影響。

展望2022年,許多國家已走向解封,而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可望持續強勁,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4.15%,京城銀對今年營運維持審慎樂觀看法不變。戴誠志指出,通膨確實是今年主要課題之一,會對此進行相關布局。

同時,科技業接連公布在南台灣的投資計畫,使南部半導體S廊帶逐漸成形,配合近年台商回流趨勢,戴誠志表示,京城銀確實感受相關動能顯現,預期未來5年南台灣相關發展可望維持穩定成長,將把握契機積極掌握相關商機,使營運維持穩健成長。

#京城銀 #營運 #成長 #南台灣 #戴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