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過去20多年海上查緝,使用海巡署8艘巡緝艇,但設備老舊又耗油,財政部關務署推動「海關巡緝艇汰舊換新計畫」委託台船建造4艘100噸級巡緝艇,第1艘今在台船高雄港下水,完工後將配置於基隆關,因此由駐地命名為「海隆艇」,今後各艇每隔3個月交1艘船,未來可大幅提升海關查緝走私能力。
今首艘100噸級巡緝艇在台船高雄廠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及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共同主持,並邀請財政部關務署長謝鈴媛擔任命名擲瓶人。
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台灣四面環海、水域遼闊,成為許多不法分子走私地方,海關過去20幾年來,接收海巡署8艘巡緝艇查緝,但機件老舊、結構老化、耗油,出勤次數降低,不用說查緝走私,「在海上走都行有餘而力不足」。
蘇建榮指出,台船建造的4艘巡緝艇,從2020年12月開工,今天第1艘下水,新式巡緝艇具備高續航力,可節省燃料、具備夜視功能,對於24海哩內的走私查緝有非常大的助益,可說是海關這20年來非常意義重大的一件事。
鄭文隆表示,這艘新型巡緝艇船型設計,為下鋼上鋁的結構,上部結構採用鋁金屬,主要考量減輕船舶重量,又兼具結構強度。船全長32公尺、船寬7公尺,滿載排水量174.8噸,滿載船速27節。蒲氏風力3級以下時,船速可達30節,大約為每小時55公里速度,人員配置30名。
鄭文隆指出,全案履約期限為2023年4月25日,交船後有2年保固保養工作,將有效執行交船後相關保固或保養責任,目前台船公司已建立保固保養平合,並擴大維修保養能量,為國內各公務船舶做好造修合一準備。
蘇貞昌表示,海關是國門,為國家把關,工作範圍更達24海哩所有的水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行政院從不吝嗇提供加人、加錢、加各種工具,他上任以來一次核准建4艘巡緝艇,接下來財政部又加8艘巡緝艇,現在正在審議中,他也鼓勵台船能轉虧為盈,並迎合國際競爭環境把船做到最好,讓台灣在造船領域不輸人。
陳其邁則提到,已經有20幾年,巡緝艇幾乎沒有更新,今天「海隆號」下水,意味捍衛藍色國土力量的再強化,而高雄港也因為幅員遼闊,往來船隻非常多,相信這4艘巡緝艇加入巡緝陣容,未來整合海巡、海軍、航警、海關等,對於整體國家安全及緝私工作會是助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