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2011年規畫在豐濱鄉辦理「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2017年獲原住民族委員會核定經費高達近2億,並由花東基金挹注1.7億,是歷年單項補助項目之最,經縣府陸續取得部落會議同意、通過土地變更計畫、挺過物價波動等因素,整個計畫歷經11年,終在今天動工,預計2024年夏季完工後,成花蓮觀光重要新地標。
豐濱鄉位在狹長台11線海岸線上,因地方產業結構難支撐鄉內就業及就學人口,導致青年嚴重外流,成縣內人口數最少的鄉鎮,僅逾4000人,時任花蓮縣長傅崐萁為減少人口外移,2011年規畫在當地辦理「山海劇場」,盼成地方亮點,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花蓮縣府2014年進行可行性評估,選在磯崎國小舊址興建,2年後獲原民會核定同意,隔年成功爭取花東基金第二期共計1億9952萬元的興建工程總經費,但計畫一開始因規畫不符在地需求、土地徵收爭議和說明會流程不透明等,遭部落族人抵制,經原民處落實原基法諮商同意權,不斷地與當地族人召開部落會議,反覆討論後,2019年11月16日取得部落同意興建,是縣府首件獲部落會議通過的重大建設。
縣府取得部落會議同意,2021年逐步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土地撥用等流程,怎料進行工程採購時,碰疫情肆虐、船運費用、鋼筋水泥等原物料飆漲,加上缺工等因素,工程流標6次,經與族人討論,忍痛刪減部分工項,同年9月發包,整體工程預計興建表演空間、原創館、住宿區、加路蘭廣場及運動場等空間,作為能多元利用的基地。
縣府今舉辦「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畫」開工典禮,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鄭天財、豐濱鄉長江莉婷及多位縣議員出席,由磯崎部落頭目張金盛率領大家行傳統祭儀,祈求工程順利,並由族人對空鳴槍象徵開工。
夷將表示,豐濱鄉族群包含阿美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保有多元的原住民文化,未來開海劇場完成後,將成為地方重要的元素,族人進行樂舞表演時,除能持續傳承原住民的語言及文化,同時也能透過生態旅遊,讓更多遊客認識豐濱鄉。
「山海劇場不只是劇場,而是親身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場域」,徐榛蔚表示,工程期間將與部落討論營運模式與願景,屆時完工後,將由在地團隊進駐,讓該處妥善利用大山大海特色,呈現祖先智慧的劇場,供旅人體驗原住民生活的空間,同時也盼成青年回鄉契機,達到人才留駐的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