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我來到張國榮與友人最後共進午餐的Fusion餐廳。聽聞他平時喜歡在這間餐廳吃凱撒沙拉、白酒蛤蜊義大利麵、烤牛肋骨和海鮮濃湯等料理。餐廳在他逝世週年時,還以這些料理為主推出過一份特別的菜單。
張國榮在離世前就已經失去了胃口和體力,因為胃食道逆流,身為百事可樂代言人的他在上臺後也沒有講一句話。雖然他以嘉賓的身分出席了梅艷芳的演唱會,卻也未能多唱一首歌獻給粉絲,只能背對大家的歡呼聲走下了舞臺。觀眾席的歡呼聲久久沒有散去,梅艷芳只好替張國榮安撫歌迷說:「對不起,其實Leslie今晚不舒服。」外界傳出他因憂鬱症而定期接受心理諮商的消息後,黃色新聞便散布虛假的消息說他在找巫師驅魔。顯而易見的是,當時的張國榮已經徹底身心俱疲了。
幾年前,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莫華炳的採訪引起了關注。在張國榮離世當天與他共進午餐的友人正是莫華炳,當時莫華炳除了擔心SARS,還很擔心曾提及憂鬱症和自殺的張國榮,他放心不下這件事,於是便打了電話給張國榮的姊姊張綠萍。據姊姊所說,張國榮在事發當晚約了經紀人陳淑芬在酒店見面,但張國榮在和陳淑芬見面前就已經選擇了不歸路。
在《漫步電影》(例談,2007)中,影評人李東振追憶張國榮時,提到了走訪餐廳的事。店員表示張國榮當天點了里肌牛排,但他平時很少點需要用餐刀的料理,因此這「最後的午餐」也成了一道未解之謎。也許他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所以想給自己補點力氣,只不過沒想到他需要的竟是「赴死之力」。走出餐廳不過一兩個小時後,他就從文華東方酒店墜落了。
位於銅鑼灣的那間餐廳暫時歇業後,現在搬到了上環。對於懷念張國榮的粉絲而言,感受到的遺憾等同於原本在銅鑼灣,但後來搬到其他地方的《阿飛正傳》的皇后飯店所帶來的一般。
我一路打探才找到搬至上環的那間餐廳,但去過之後,反倒產生了不如不去的想法。首先,那間餐廳所在的大樓十分難找,而且餐廳隱藏在很隱密的地方,就跟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1999)中位於七樓半的公司一樣難找。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的這間餐廳,若還保留原樣倒也罷了,但過去有著很高的天花板且格調高雅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一間普通的餐廳。這裡就是張國榮喜愛的那間「Fusion」餐廳嗎?雖然我有很多問題想問,但在看到餐廳已無原貌的樣子後,便安靜地閉上了嘴。
(本文摘自《永遠的哥哥張國榮》/尖端出版)
【內容簡介】
★全彩精裝典藏版!韓國yes24網路書店讀者近滿分好評!
★收錄逾200張珍貴照片及王家衛、吳宇森、狄龍、譚家明等人之採訪內容。
★知名電影記者朱晟徹,以電影與張國榮曾合作之人員一同緬懷傳奇巨星張國榮。
最絢爛的煙火,最堅強的泡沫──
永遠的哥哥,張國榮。
▍多希望幕永不落下──探尋張國榮的始與終,撫摸他留下的每一處痕跡。
「張國榮走後,香港電影圈從正方形變成了三角形。」──吳宇森導演
2003年4月1日,香港電影失去了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離世,象徵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為香港流行音樂界和影壇的傳奇巨星及標誌性人物,亦為華人流行文化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身兼歌手、作曲家、作詞家、演員與導演等身分的張國榮,為演藝圈多棲發展且最具代表性的藝人之一,他於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為華人世界帶來深遠且強大的影響,於2010年獲選為CNN「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與「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熱愛且孰悉香港電影的韓國知名電影記者朱晟徹,將從業逾20年間數十次訪港追尋張國榮足跡的珍貴資訊、曾與張國榮合作且關係密切的相關人員訪談,與張國榮的音樂、電影作品交織並串起張國榮的一生。作者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道再見」,完成此部對哥哥張國榮的致敬之作。本書透過12個關鍵字帶領讀者重返80年代,追憶張國榮的生活、愛情、電影、歌曲,以及種種幕後鮮少人知的細節。
▍追憶「永遠的哥哥,張國榮」,他們說──
吳宇森導演:
「在《英雄本色2》裡可以看見子傑的葬禮和畫的遺照。雖然不是照片,但當時的張國榮看到自己的遺照是什麼心情呢?這麼多年過去了,每次想起那時候,我都覺得很對不起他。」
李仁港導演:
「我原本是一個偏好快剪輯的人,但張國榮是那種靜靜地看著,也會覺得很美好的人。所以我沒分鏡,就讓鏡頭一直跟隨著他。」
譚家明導演:
「剪輯《阿飛正傳》時,我徹底被張國榮的演技震懾住了。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王家衛會被他迷住。」
狄龍:
「過去從來沒有人誇獎過我的演技,但大家在看過《英雄本色》之後,都對我的演技給予了好評。這都要歸功於國榮。」
成龍:
「哀而不悲,張國榮在我面前一直都是個笑容滿面的弟弟。」
【作者簡介】
朱晟徹
2000年加入電影月刊雜誌《KINO》,自2007年開始於韓國電影周刊《Cine21》工作,2013年擔任該雜誌之採訪組組長,期間專訪過成龍、劉德華、梁朝偉、李連杰、楊紫瓊、甄子丹、杜琪峯、劉偉強、許鞍華、關錦鵬和彭浩翔等知名香港電影人。著有香港旅遊書《假如第二次去香港》、收錄2009年釜山影展杜琪峯Master Class和專訪的《杜琪峯》,以及收錄韓國電影匠人專訪的《8名韓國電影匠人》。
「我總覺得自己更喜歡周潤發、劉德華和周星馳,但在所有喜歡的電影中都有張國榮的身影。我總是把他排在後面,但越想忘記就越是記得清楚。我沒有見過他,因為在我擔任電影記者之後,他的電影便再也沒有在韓國上映了,因此我遇到香港電影人時總會問起張國榮。我想留住他的一點一滴,《永遠的哥哥張國榮》是我對他遲來的告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