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65 歲以上民眾每年跌倒發生率30~40%,也就是說:每3 位就有1 位每年至少跌倒一次、每年至少踩進一次失能的深淵裡。除了骨質疏鬆症會害人一跌就骨折之外,更糟糕的是,如果造成跌倒的原因是肌肉質量衰弱,就會暴增失能被長照的機率。專家指出肌少症日常警訊,4根手指就能揪出風險。
●5類人是肌少症高危險群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朱俊哲醫師指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
醫師分析,原發性肌少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包括:活動力下降(例如:長期臥床、失能)、疾病(例如:嚴重器官衰竭、癌症、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含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
大多數日常自覺身體健康者,可能已是原發性肌少症卻不自知。一般來說,年過40歲後,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
肌少症高危險群包括:
1.70歲以上長者
2.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腎臟病患者。
3.營養不良者:包括偏食、蛋白質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
4.只散步沒其他運動、不愛曬太陽:肌力訓練與養分不夠。
5.過度減重:要維持身體肌肉量與生理功能,仍須攝取足夠的熱量,否則會造成體重過輕、肌肉疲勞、虛弱等問題。熟齡者BMI維持在22~30較為適合。
●不只失能 研究:肌少症也可能造成失智
肌肉質量變弱,不只有行動上失能的問題,功能醫學劉博仁醫師指出,肌少症也是造成失智的間接原因之一。
劉博仁醫師表示,當肌肉減少之後,連帶會影響心臟收縮和免疫力,增加大腦營養失衡並引起長期發炎的風險。尤其許多長者肌少症的原因是久坐、運動量不足,因而降低腦脊髓液循環、乙型類澱粉蛋白這類大腦廢棄物更難排除,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4根手指檢測腿圍 提早預防肌少症
雖然肌少症是造成熟齡失能的重要原因,但只要經過適當生活調整,就能延緩肌肉流失速度或減少惡化程度。專家建議,日常可以:
1.充足蛋白質:長者蛋白質建議量為1.2~1.5g/Kg。以60公斤者為例,每天應攝取72~90公克蛋白質,每天約需攝取8~10份豆魚蛋肉類。
2.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每天攝取1.5杯乳品類;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且減緩肌肉流失,盡量每天日照10-15分鐘,並且攝取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如:菇類、木耳、蛋黃、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等。
3.規律運動,一週至少2-3次以上的阻力型運動,像是舉起裝滿水的寶特瓶、扶壁挺身等,以訓練肌力。
4.日常注意肌肉量:量測小腿圍是個觀察指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