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郭力昕認為,台灣從學術圈到流行文化領域,不僅高度崇拜英語,更對美國文化不假思索的崇拜,已淪自我殖民。(李侑珊攝)
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郭力昕認為,台灣從學術圈到流行文化領域,不僅高度崇拜英語,更對美國文化不假思索的崇拜,已淪自我殖民。(李侑珊攝)

政府推動全英文授課、邁向2030雙語國家,批評聲浪不斷。學者認為,台灣歷經不同政權統治,語言政策不斷更迭,但從未被英語國家直接殖民過,如今卻是從流行文化到學術界皆崇拜英語,淪為「文化自我殖民」,而雙語國家政策的導向更是經濟壓倒文化,完全沒有經過思考便推出,根本亂七八糟,以台語稱之就是:「烏魯木齊!」

台灣語文學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中華傳播學會與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共同舉辦「跨領域學界反對2030雙語國家聯合記者會」。

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郭力昕表示,台灣歷經不同政權統治,卻從來沒有被英語國家完全殖民過,經過長年發展,現在從學術圈到流行文化領域,呈現高度英語崇拜的現象,淪為「文化自我殖民」,更對美國文化不假思索的崇拜,「台灣不是殖民地,卻自我殖民!」

「民眾也就算了,國家政策制訂者,心裡也覺得英語是比較高級的語言」,郭力昕認為,如此反映的是「全民的集體文化自卑」,於此政府應當反省,該做的是如何復興語言,而不是「繼續自卑」。

郭力昕重批,雙語國家政策根本就是採取英語至上的作法,這樣執行下去,不僅將會把我國語言文化陷入萬劫不復,即便打算在校園執行全英語教學,全民英語能力也不會提升,像是新加坡就是最好的案例,所有的領導階級都是英語菁英,獨尊英語的結果,讓自我語言表達都是無力又自卑的。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咸浩說,雙語國家根本是經濟壓倒文化的政策,「搞產業的人自以為了解語文,推出『烏魯木齊』的政策,完全沒有經過思考,亂七八糟!」

廖咸浩認為,雙語國家政策的核心只是一個想像,雖然目標是要採取全英語教學,但在國中小課堂中,像是化學或是體育等非英語課程,要執行英語教學,「這是一個笑話,延伸一個災難」,如此將導致第一語言被弱化,甚至會與華語課搶時間,更會延伸出認同混亂的問題,「不能犧牲其他學科來草菅人命!」

論及雙語政策的執行成效,廖咸浩以加拿大為例,並指出加拿大自1965年起執行法語浸潤式教學,但是到了35歲,國民卻只有8%的比例能使用雙語,當中都是社經地位高者,英語教育在當地趨向崩壞,接受單軌英語班教學者,大多數都是社經地位低者。

據了解,雙語政策的幕後推手是副總統賴清德,廖咸浩說,他與賴副總統都是新北萬里國小校友,皆是偏鄉學生,無法想像能透過雙語政策考進建中與台大,強烈呼籲三思,並立刻打消執行該政策的念頭。

#英語 #雙語 #執行 #殖民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