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激盪的基本
典型的做法是針對某個課題(例如下一季的方針),整個小組先自由發表各自的想法,並對各種問題做出回應。
進行大規模腦力激盪時,則要先切割時間,比方說討論兩小時後進行成果發表會,整體規劃可交給小組中擅長主持的人來負責。這個主持人在一開始做好時間分配後,要確保創意的提出、整理意見、做出結論、抄寫在白板上這一連串流程順利進行。
和一般會議相同,進行腦力激盪時也要掌控好進度,必須在預定時間內產出成果。
要善用腦力激盪,需要一些訣竅。不過以我的親身經驗來看,就算沒有特殊才能,只要多參加幾次,任何人都可以在能力範圍內辦到。
以下就介紹我在亞馬遜學到的腦力激盪訣竅。
不完美但快速
應該要求每個人快速提出想法。這是因為給予過多深思熟慮的時間,就只能得到表面完美的答案。
有趣的是,相較於自由思考,如果能施加一些限制、設定時間範圍,反而更容易產生創意。
假設會議要在一小時內結束,預計三十分鐘提出創意,三十分鐘歸納做結,若請與會者在五分鐘內或三十分鐘內盡可能寫下任何想法,五分鐘的限制比較能激發創意。
萬一五分鐘不夠,再追加時間就好。當大家的筆差不多都停下來時,先告一段落。討論中途想到其他點子,再繼續寫也沒關係。
腦力激盪要求的不是平時的思考模式,不求盡善盡美的解決方法,而是秉持「不完美沒關係,但要快」(Quick and Dirty)的精神,總之先求創意的量,再從中找到原石,琢磨成閃閃發光的鑽石。
集結不同屬性的人參與
與會的每一個人必定都有不同的智慧。因此,假設小組有二十個成員,與其從中挑選五人參加腦力激盪,不如讓二十人全部參與,這樣運用了所有人的智慧,更有機會產生新創意。當然,在平時的辦公室環境中進行腦力激盪,想召集不同部門的人來參加可能有困難,但如果是場外會議,則要盡可能集結不同屬性的人參與。
但也不是人數越多,成果的品質就越好。參與腦力激盪的人選非常重要,如果聚集的是同樣屬性的人,想法不就大同小異了?
參加腦力激盪的人選不必限制在同一個部門,集結財務、業務等其他部門的人員,觀察事物的角度會更加廣闊。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從其他部門的角度來看,或許會點出從沒發現的問題。當對方質疑「這是為什麼呢」,靈感可能就被激發出來了。
另外,當小組成員有上下級關係時,可能會有所顧慮而無法暢所欲言。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必須留意小組成員的編選。
善用分析工具
參加者寫在白板或便利貼上的文字可能不好理解,別人的解讀也可能與原意有所出入,所以主持人追問提出想法的參加者「這是什麼?」是必要的。當所有想法都被正確理解,才能找出想法之間的共同點,並能在白板上分類整理。
所有人都提出創意後,如何歸納就是考驗主持人功力的時候了。他要在瑕瑜互見的各種想法中,辨別不同思路並加以分組。
這時,現有的分析工具也能派上用場。例如我在營運部門思考第一線的問題時,經常使用4M分析法。一旦習慣之後,在遇到問題時,便能迅速判斷出「這是有關費用的問題」、「這是有關環境的問題」,歸納到適當的分類。
會議召集人不宜過度介入
我說過決策會議的負責人掌控整體會議,是很重要的。但有時在腦力激盪會議中,負責人不介入效果反而更好。
尤其是當你想在金字塔型組織的會議中激發意見時,如果居上位的負責人加入討論,容易使與會者認為負責人的發言就是正解,大家的思考因而停滯,難以產生新奇的創意。
這種揣測上意而提出的點子毫無意義,不如交給參與者自行做主,不要過度介入才是最重要的。
我擔任會議召集人時,也要求自己退後一步來觀察整體。一旦加入某一組的討論,想法就容易受到局限,無法看清其他創意。
會議召集人的責任是觀察各個小組,當討論陷入僵局適時給予協助,控制時間,並在最後做好歸納,徹底扮演協助的角色。
(本文摘自《亞馬遜會議》/三民出版)
【內容簡介】
為什麼要學習亞馬遜的會議?
●亞馬遜匪夷所思的會議規則
會議始於一片靜默
開會資料只有兩種。一頁式簡報或六頁式報告
嚴禁使用PPT簡報,要寫成敘事型文章
出席人數上限──「兩個披薩」餵得飽
你是否聽過以上有關亞馬遜開會的傳聞?
想必有人覺得和自家公司開會的方式似乎有點不同。
或許也有不少人感到匪夷所思,納悶為什麼亞馬遜要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開會。
事實上,亞馬遜的開會規則充滿睿智,那是以創辦人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為核心的經營陣容,從不斷嘗試錯誤中衍生的。我認為其中必定有許多能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的創意或思考方式。
本書將解說亞馬遜會議的祕密及做法,解答你的疑問。
【作者簡介】
佐藤將之
Ever-Growing Partners代表董事、企業成長支援顧問。曾任職於SEGA Enterprises。2000年7月進入日本亞馬遜,成為創始成員之一。歷經供應鏈管理和書籍採購部門後,2005年起轉任營運部門的經理,為全日本最大物流網路的發展做出貢獻。2016年離開亞馬遜。目前除了以壽司職人的身分推廣日本飲食文化,同時發揮在亞馬遜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擔任經營顧問,協助企業成長。著有《Amazon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帶人的問題,Amazon都怎麼解決?》、《1小時做完1天工作,亞馬遜怎麼辦到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