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公布新增確診8.5萬多人,49人死亡,死亡率萬分之5.7,遠高於萬分之3.1的全球平均值。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在5月疫情爆發前,因為台灣確診母數很少,死亡率很低,但自5月13日單日確診破6.5萬後,台灣的死亡率就逼近萬分之6,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問題就出在行政沒效率。
世衛組織5月5日公布,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兩年間,有1490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新冠,稱為「超額死亡」;間接死亡是因為大流行導致衛生系統不堪重負,人們無法獲得相應的預防和治療。
在台灣,由於疫情猛爆、醫療收治不足,也出現「超額死亡」,但指揮中心不承認。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4月28日至5月15日期間,70歲以上通報死亡為萬分之52,已高於萬分之23.9的背景值,出現超額死亡,其一原因在於醫療能量的緊縮。不過,指揮官陳時中19日回應,長者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這個疾病就沒威脅性了。
收治能量不足,不少人怪罪專責病床和抗病毒藥物不足,但王任賢認為,問題不在病床和藥物不夠,而是行政程序的推拖所致。
以收治過慢而死亡的基隆二歲童為例,王任賢認為基隆衛生局找錯人,正確的程序應該是找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指揮官張上淳,他依《傳染病防治法》就有權調動專責病房(床),但指揮中心事後卻說應該找緊急醫療網(EUC),但這個醫療網只是協調一般加護病房(床),並不是新冠專責病房,而且缺少法源,負責人只能協調但無權調動。
指揮中心已經要求500床以上的醫院必須空出30%的新冠專責病房,王任賢認為,已經足夠了。
至於抗病毒藥物,目前指揮中心已經採購72萬劑輝瑞口服藥Paxlovid,這還不包括其他藥物;王任賢粗算一下,以Omicron萬分之3的致死率加10倍採購量,按台灣人口計算,就是69萬劑,現在已經採購超過72萬劑,怎麼會不夠。
但是大家都知道,「快篩後還要PCR才算確診」,確診後還要符合一定條件才能拿到抗病毒藥物,經過一連串行政審核,即使拿到藥,恐怕已過了染疫後4至5天的服藥黃金期。
行政疏失造成超額死亡,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等人19日到台北地檢署告發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因防疫失職致人民傷亡,涉犯殺人罪及廢馳職務成災、貪汙罪,
楊志良表示,蔡英文、蘇貞昌及陳時中身為防疫負責人,毫無提前部署防疫,未能為國人準備充足有效的疫苗、藥物及快篩劑等防疫物資,致國人因染疫死亡人數超過千人,涉犯殺人及廢弛職務成災罪,且因採購疫苗等涉犯貪汙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