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3日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高峰會,會後記者會被問到如果北京對台動武,美國會軍事介入保衛台灣嗎?拜登回答「若中國侵台,美國會動用武力保衛台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表示,在俄烏戰爭中,美國成功透過軍援烏克蘭達到削弱俄國目的,研判美國有意複製戰略於台海,拜登絕非口誤,「保衛台灣」未必是派兵,也可解釋為軍援、軍援。
據港媒《中評社》報導,針對拜登說法,潘兆民認為,儘管白宮後續出面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但其實美國的戰略已有清晰化的跡象,這個戰略清晰不在於白紙黑字承諾協防台灣,而在於將台灣工具化成為戰術前沿的做法,越來越明朗。因此他不認為拜登是口誤,而是在宣告美國對兩岸議題未來的戰略方向。
潘兆民指出,拜登肯定「保衛台灣」可以有多種解釋,未必就是出兵協防,很大可能就只是提供武器、軍援。其實從這次俄烏戰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就能清楚看見,美國沒有動到一兵一卒,只是提供軍火、經濟援助,就能夠順利削弱俄羅斯,美國在俄烏戰爭的試驗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提供精良的武器,一樣可以利用代理人工具去抑制可能的競爭對手,相信美方後續也打算複製於台海,讓台灣成為消耗中國大陸的工具。
潘兆民強調,從俄烏戰爭的脈絡來觀察,美國打算讓台灣工具化的戰略會越來越明確,這也是另類方向的戰略清晰,當然一中政策沒有變,美國可以宣稱政策沒有變,而將台灣工具化的做法,也讓美國在廣義沒有逾越紅線的狀況下,能夠間接操作台灣削弱大陸。
文章來源:中評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