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已有疑似因農耕泥土汙染道路導致交通事故的國賠申請案提出,為此,環保局與鄉鎮市公所規畫在二期稻作期間,加強農機妥善清理再上路宣導及查核,並會同道路管理單位擴大巡查農汙熱區道路,以減少類似交通故事、環境汙染狀況產生。

環保局空氣噪音防制科長林春如指出,考量農忙翻耕期間,常見農耕機具將田土夾帶上路,沿路掉落的土塊、泥濘不只影響環境,掉落的泥土乾化後,車輛行駛輾壓也會造成揚塵污染,影響空氣品質,再加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尤其縣內已有類似的國賠案提出申請中,雖然取締有困難,但環保局與公所、道路管理單位,甚至警方仍會針對熱點加強巡查。

環保局長張根穆局長也說,農耕機具在田間翻耕作業,駛離農地時,未將機具車體與輪胎妥善清理乾淨就上路,會造成路面泥濘溼滑,若查獲汙染行為人,可依違反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到6000元罰鍰,尤其泥塊掉落可能導致民眾騎車滑倒,若導致交通事故發生,造成污汙者可能要負民、刑事責任,地主也須負連帶責任、甚至面臨國賠求償,不可不留意。

林春如建議代耕業者或農民應以大車接駁移動農耕機具,可減少農機掉落泥土汙染道路,如無車可接駁,應攜帶加壓沖洗設備,將農耕機具沾附的泥土清洗後再上路,同時搭配短柄鋤頭及剷除沾附土塊的清理工具,自行將農耕機具清理後的積土或路面掉落土塊從移除。

#農耕機具 #國賠 #汙染 #環保局 #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