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8日晚間召開第61期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會上,沈豔回答關於是否可以考慮增加消費貸款支持力度的問題表示,這些措施都是可以考慮的。只是消費貸款要能夠起到好的作用,前提是居民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只有以穩定收入作為前提,消費貸款才是可以發放的。
談及提振消費的短期與長期考量,沈豔表示,當下遇到的困難是消費不振,這會導致經濟難以反彈。其中比較明顯的一個原因是疫情反覆,不僅影響經濟活動,更影響消費者預期。
從時間上來看,疫情已經進入了第三年,不少家庭現在獲得收入的能力在下降。
沈豔指出,當前消費不足的矛盾是相當突出的,自2022年3月以來消費出現了四個特徵:一是下滑程度深;二是線上線下共振,同時下跌;三是地域廣;四是牽扯的行業多。為此,她建議盡快直接向居民發放生活補貼,這個補貼可以考慮每個人現金500元(人民幣,下同)+消費券500元的結構。
在沈豔看來,發放直接補助,符合現在財政政策重點從投資轉向民生的大方向。而且在消費券發放方面,國內外都是有經驗的,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都積累了一些經驗。就香港而言,測算結果顯示:100元可以拉動整個消費109元,主要體現在非耐用品的消費上。
沈豔稱,就大陸而言,有評估研究發現,中國消費券發放的效果可以高於國外,北大很多研究團隊也得到相類似的結論。在第三產業占比比較高的地方,消費券可以顯著增加交易活躍程度,而且對低收入人群增加消費,可以有明顯的提振作用。
對於補貼如何發放,沈豔建議:第一,中央統籌、地方各盡所能。第二,同時發消費券和現金,和香港模式類似。第三,要針對民生的關鍵行業,特別是基本生活品的領域,讓大家起碼能夠保證最基本的生產狀態。第四,資金可以從多個管道籌集,特別是可以考慮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