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統計處今(25)日發布6月工業生產指數136.04、月增0.89%、年增0.73%,連續維持29個月正成長且是歷年同期最佳表現,但成長幅度是今年最低,因其中製造業指數僅低度成長0.51%,受累去年基期較高,以及消費性電子如手機、學習型筆電、電視出貨趨緩,加上基本金屬、塑橡膠材料有重複叫貨,下游要清庫存,該處預期製造業下半年都是低度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工業生產指數前低是2020年1月、年減1.54%,但那時是過年,排除過年因素的話,前低是2019年10月的年減2.57%。
至於工業生產指數能夠連續維持29個月正成長,主因受惠於中國逐步解封,加上新興科技與數位轉型持續推展,國內半導體生產動能續呈強勁,惟傳統產業受終端市場需求漸顯疲弱,業者進行庫存調整,下單轉趨保守,抵銷部分增幅;綜計第2季製造業生產指數136.26,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3.86%。
工業生產指數四大部分概況:工業製造業年增0.51%,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年增4.27%,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年增3.77%,用水供應業年增2.79%。
近來面板業傳出無薪假,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6月指數來到84.4、年減35.16%、為2009年以來最大減幅,指數創2020年來新低,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因消費性電子用面板下滑太快,但業者積極優化產品組合因應,對醫療與工業面板積極出貨。
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主因在6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54%,其中積體電路業年增7.68%,新興科技應用相關晶片需求續強,加上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增產能,帶動晶圓代工、構裝 IC、IC 載板等增產。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19.05%,主因伺服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他電腦設備零件等生產續增,惟固態硬碟因筆電需求走緩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
經濟部統計處認為,未來隨著各國逐漸放寬邊境管制,經貿交流活動可望增溫,加上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相關應用需求強勁,均可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成長動能。但俄烏戰爭未歇,全球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加上疫情反覆,恐衝擊全球消費市場,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步伐,預期下(7)月工業生產指數呈現月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