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過去了,每天在或多或少固定常規的監獄中凌亂地度過,黃昏時出海,無休止地工作,將魚餌掛到魚鉤上,綁支線,將主線放入海中拖曳,把線拉上來,把無意中捕到的死去和奄奄一息的生物拋回海中,把值錢的漁獲拋入冷凍庫。自從第一天晚上直到現在,他們沒再見過另一條鮪魚。每次拉上來的線沒有釣到他珍視的魚,他的情緒就一次比一次惡劣凶險。一旦他的船員似乎能掌握他們的工作後,他就不再和他們一起工作了;他只是掌舵,帶他們出海,拖曳、放線,繼續前進。他看著他的船員,一邊吞雲吐霧,一邊用無盡的斥責咒罵他們。經過三十天後,船員們對這些咒罵已熟悉到能毫無瑕疵的模仿它們。

每天早上他們緩緩回港,冷凍庫貨量稀少,船長的脾氣暴躁,一觸即發。然後,他們會在市場上,在其他船長、船員、小販及顧客眾目睽睽之下卸貨。把浸水的白色容器卸下後,船長會開車送他們一小段路回到船上。在那裡,他們被期待在烈日或傾盆大雨下休息。回到港口幾個小時之後,船長會回到船上,將幾包速食麵或薯片扔到甲板上,拋一兩瓶水讓他們分著喝,給一卷衛生紙。和第一天一樣,食物經常過期,而且難以下嚥。他們時常生病或腸道不適,唯一能讓他們解手的地方是他們自己的水瓶或船舷外。他們不敢離開船,甚至不敢去找一個也許可以讓他們得到迫切需要的擦洗的地方,或去找一間廁所。他們沒有錢,連買一瓶什麼飲料,或買一點食物的錢都沒有。其他船隻的船員似乎都不與人交談,被他們自己的種種問題所困而臉色陰沉,眼睛下面的黑眼圈顯示靈魂深處的悲傷與冷漠,這些悲傷與冷漠逐漸滲入他們的性格,將感官縮小到只求生存。船上的腐臭味變成他們自己的氣味。幾個人輪流蜷縮在駕駛室地板上睡覺以阻擋惡劣的天氣,在那裡休息大約一小時,可能是他們從第一天到第二天的唯一真正睡眠。

剩下的幾個小時裡,他們只有半睡半醒的麻木和沮喪,痛苦地渴望不曾到來的舒適。飢餓阻止任何反抗的商議,只有說幾句憤怒的話。他們的弱點阻止了他們對船長的殘酷進行報復的本能;二來是怕被驅逐。和家鄉墓園那些人一樣,黎剎心想,他們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塑造成必須忍耐,所以他們會忍耐。

我們現在就是無名死者。

然而,有些夜晚他們沒有出海捕魚,相反的,船長會載一貨車的桶子出現,儘管它們被密封得很嚴,但燃料的氣味仍然很重。船員們將桶子搬到船上,圓柱體笨重、會晃動的龐大體積壓彎、壓疼他們的背。在那些夜晚,他們會出海,去到比捕魚時更遠的地方,黎剎、達圖、阿文、阿馬度—他們第一次運送這批神祕貨物時,誰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知道他們在黑暗中度過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看著在甲板上綑綁成方形的桶子,當海浪把船從這邊搖向那邊時,它們也不會傾倒。

日落很久之後,在外海的某個地方,船長會關掉引擎,熄了燈,然後等待。他將一根手指放在唇上,示意他的船員閉上嘴巴。然後他們等待,小心呼吸,以免一個輕率的呵欠或咳嗽會激怒船長,或使任何他企圖迴避的人提高警覺。最後,他們終於聽到了,一艘船朝著他們隆隆而來,遠處的引擎慢慢接近的聲音。當聲音聽起來似乎這艘船幾乎在他們旁邊時,李吹口哨,刺耳的聲音引來相似的回應。這時他才再度亮燈,顯露出對方—一艘懸掛不同於他們的旗幟的更大船隻。兩艘船的船舷靠在一起,黎剎和其他船員將桶子傳過去,交給另一邊的船員。在船長比手勢的命令下,他們默默地工作。

工作完成後,另一艘船的船長匆匆數了幾張鈔票,李接過去後也快速地數了數,接著兩人生硬地向對方點頭,低聲交談幾句,然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剩下的就是回港的漫長、緩慢的煎熬。黎剎雖然對海洋或外面的世界沒什麼經驗,但他知道他們做了什麼。他無需說出口,其他人也不需要說,他們不只是做誠實的夜間工作的漁民,他們還是走私者。

(本文摘自《移民漁工血淚記》/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黎剎,一個以納沃塔斯市立公墓為家的年輕人,日夜與死亡者為伍,但他有很多夢想。他與他的母親住在一間窄小的陵墓裡,白天以照料墳墓賺取微薄的收入,但每當他從馬尼拉灣岸邊遠眺時,他可以感覺到──在地平線更遠的地方,有一個充滿機遇的世界。

如果他能找到一條出路,也許,他可以想辦法,以某種方式,為他自己和他的母親掙得更好的生活,甚至贏回他小女兒的母親的心,使他的小家庭脫離貧窮。但如何實現呢?

黎剎聽說在一個很遠的地方──台灣──捕漁船隊上有工作機會。幾個星期之後,他發現自己已匆匆抵達一個新的世界,站在一艘老舊、船殼鏽跡斑斑的漁船甲板上,成為幾個新手船員中最年輕的成員。

夢想迅速轉為夢魘。黎剎很快發現,在台灣漁船上的生活完全不是他所聽到的那樣,賺大錢、寄錢回家給母親和孩子的想法已然無望。他和他的同事接收到的訊息很清楚:努力工作,我們給什麼你就拿什麼,要感恩,以及最重要的,保持沈默。

在一個喜好凌虐的船長的壓制下,黎剎為自己的生命抗爭。他會像公墓內數不清無人認領的遺骨那樣,成為一個無名的死者?抑或,黎剎會在最嚴峻的情況中找到希望?

《移民漁工血淚記》是台灣成千上萬捕魚船隊漁工中一個菲律賓漁民的故事,它翔實地描繪出全世界的移民勞工──存在於公眾視線之外的人──所面對的實際情況。

*****

本書描述菲律賓年輕人黎剎,在馬尼拉都會區的墓地貧民窟長大,為了擺脫貧困想方設法,以移工的身分加入台灣漁船隊。

一到台灣,黎剎就落入陷阱成了受害者。這些移工陷阱不只存在台灣,更猖獗世界各地。

他的護照被仲介扣留,他的船長非常嚴苛,而且會施虐,依照合約,如果黎剎在海上不幸身亡,船長有權直接將遺體丟入海中。

至於薪資,實際領到的數字也遠遠低於當初資方承諾的金額。黎剎很快就知道自己別無選擇,他只能冒著餓死或被虐致死的危險,在船上像奴隸般賣命,或是逃逸到台灣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島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左韓瑞( J.W. Henley)

自由作家、記者、劇本作家及音樂家,加拿大人,二○○五年定居台北後往返緬甸、菲律賓、中國、古巴等地擔任記者撰述報導,二○一二年成為自由作家,長年關注人權、社會、環境等議題。閒暇時,與朋友共同組成的重金屬搖滾樂團不僅玩票排練,偶而更舉辦公開演出。二○一五年為電視節目「台灣製造大解密」撰寫劇本獲金鐘獎科學節目獎。出版小說有《Sons of the Republic》(暫譯:共和國之子)、《不三不四》(Bu San Bu si)。

《移民漁工血淚記》/時報出版
《移民漁工血淚記》/時報出版
#船長 #港口 #黎剎 #船員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