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也有增加趨勢。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超過75歲老年人,約1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即為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若未即時治療,存活期可能不到2年,現在「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成功率高、恢復期短,是病人治療上相當好的選擇。
以往治療心臟瓣膜狹窄問題,只能用傳統的開胸換瓣手術,不過手術時間得花上4、5個小時,且需鋸開胸骨,實施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術中還要暫時讓心臟停止跳動,恢復期長達2至3個月讓許多病患、家屬卻步。
陳嬰華表示,台北榮總於2010年領先全台導入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組成14人醫療團隊至今已治療超過350名病患,且癒後成果不俗,根據最近5年的統計,病患術後30天的死亡率為1.1%,中風率1.1%,嚴重血管併發症僅1.1%,需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者為2.4%,成績比肩美國首屈一指的心臟手術權威醫院。
73歲的盧女士,4年前就醫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但因害怕開刀,一直拖延治療,直到近日突然氣喘,上氣不接下氣,搭車就醫時突然昏迷,失去呼吸心跳,急診後實施心肺復甦術並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
台北榮總導管瓣膜治療團隊接手後,緊急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陳嬰華指出,這項手術免開胸,是從大腿內側由導管從靜脈進入心臟,術後第2天盧女士即能移除呼吸器自行呼吸,第6天透過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心臟功能恢復至50%以上,數天後即可行走,一周後就出院。
陳嬰華說,正常的心臟瓣膜開口約3至4平方公分,當時盧女士的心臟瓣膜開口僅剩0.5平方公分,屬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情,若透過藥物治療存活期不到2年,統計上5年存活率幾乎為零。
如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的健保給付條件已大幅鬆綁,陳嬰華表示,凡經美國計分法評估為高手術風險,曾接受心臟手術、冠狀動脈繞道術,或曾做過瓣膜手術、肺功能差、罹患癌症,經評估傳統開胸手術傷口難癒合者,都符合給付條件。
陳嬰華強調,北榮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經驗豐富,有很多90多歲的病患都來做這項手術,甚至還有101歲的成功案例,提醒病友遇到突然喘、心絞痛等心臟衰竭症狀時一定要馬上就醫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