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聽到心臟疾病,最常想到的是心肌梗塞,但還有一致命的心臟疾病為心臟衰竭。醫師提醒,心臟衰竭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5年存活率達97%,若越晚期才治療,存活率僅剩20%,民眾若發現自己近期常感疲累、喘、腳腫等症狀,恐是心臟衰竭的前兆,曾有一名50多歲男性發現因常喘、疲倦、無力搬重物,結果竟是因為一場流感引發心肌炎,心臟嚴重衰竭,必須長期住院治療。

外科名醫江坤俊在《健康2.0》中表示,心臟衰竭即心臟失去功能,嚴重可致死,以全球盛行率約3%計算,全台應有近70萬人有心臟衰竭問題,但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僅20多萬人在進行心臟衰竭的治療,顯示有40多萬心臟衰竭者不知自己有此問題。

博仁醫院副院長康志森則說明,心臟衰竭是一綜合症狀,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4級,若為嚴重程度最輕者,5年存活率為97%,有心臟衰竭危險、尚未發展至心臟衰竭,患者常為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

圖/ 取自《健康2.0》
圖/ 取自《健康2.0》

第二級存活率則為95.7%,心臟外觀開始出現異常,有左心室肥大、瓣膜性疾病、心肌梗塞等問題。第三級存活率大降至76.6%,有心衰竭症狀,例如呼吸困難、感覺疲勞及運動不耐。若達最嚴重的第四級,存活率僅剩20%,有嚴重心衰竭症狀,必須持續至住院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葉克膜,甚至心臟移植治療。

康志森表示,他曾有一名50多歲男性原本經營海鮮業,近期發現無法搬物品、走樓梯到2樓就很喘、且腳腫不舒服,檢查發現,該病患心臟衰竭指數相當高、心臟收縮能力大減,導致其心臟腫成原本的1.5倍大,此已屬相當嚴重,因此趕緊住院治療,而其原因是因之前曾感染流行性性感冒引發心肌炎所致的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 #心臟 #存活率 #流感 #葉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