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傳出有勞工因為遭惡意資遣、職場壓力、職場霸凌等導致壓力過大進而引發精神疾病,甚至自殘、輕生,勞動部近日擬修正「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把未被妥善處理的職權騷擾事件,與引發精神疾病的心理負荷強度為「強」。

據勞安所2016年的「勞動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指出受僱者認為工作時遭遇的職場暴力情形,其中以語言暴力(8.57%)最高,其次依序為包括霸凌在內的心理暴力(4.20%)、性騷擾(1.05%)及肢體暴力(0.92%),若以受僱勞工總數787萬人估算,則約有30萬人曾遭心理暴力。

據統計,近年遭確認為工作引起精神疾病近年人數增加,2019、2020及2021分別有8件、11件及10件,更導致1人死亡。職安署職業災害勞工保護組組長林秋妙表示,該指引原本就是參考日本認定標準,日本近年修正後,因此也一併檢討。此次修正把未被妥善處理的職權騷擾的心理負荷強度視為「強」,並修正要在6個月內回診6次的備註內容,更符合實務上所需。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表示,若以協助的個案發現,過去的精神疾病主要為「職業相關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遭遇職災等引發的心理問題等,近年則以職場霸凌引起的較多精神疾病較多,但精神疾病診斷困難外,要舉證遭受職場霸凌也十分困難。

黃怡翎舉例,如曾有勞工因為工作需加入許多群組,長官加入群組後,卻又遭同事退出,甚至在群組中遭同事公開謾罵引發其精神疾病,也因為有文字等紀錄,足以證明為職業病,但更難舉證的可能是言語霸凌、關係霸凌等職場霸凌。

#精神疾病 #職場霸凌 #引發 #近年 #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