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印度政府正緊鑼密鼓擬定此草案,其中包括若到印度設廠,每家外商可拿到至少5億美元補助款項。印度希望大增平板與筆電產能,減少進口並以全球出口樞紐為長期目標。

說穿了,印度就是要蘋果、戴爾、惠普以及華碩等科技大廠,能夠擴廠或開始在印度當地生產。另外,印度政府也想藉由台灣供應商,說服已經在印度組裝iPhone的蘋果這次能把iPad產線搬到印度。

根據彭博社報導,這些國際電腦大廠若想有資格拿到補助金450億盧比,約5.5億美元,除了在2021年3月開始的投資以外,還要在5年期間再砸70億盧比。還有,誘因金額多寡將取決於是否採購印度當地零組件,有可能高達製成品銷售業績的6%左右。

2021年時,印度也有祭出一項735億盧比獎勵計劃,希望能強化本地製造業並且增加筆電、平板以及個人電腦等IT產品出口,但由於吸引程度不佳,還是無法得到國際大廠垂青。

受到地緣政治緊張,還有嚴格抗疫清零政策的影響,已不再擁有全球完美代工光環的中國大陸,現在又要面對印度來勢洶洶在搶客。以蘋果電腦來說,在印度量產最新款iPhone 14時間比預期來得要早。就是因為意外順利,已經將印度與中國大陸之間生產進度差距,從幾個月銳減至只有幾周而已。

對於遲遲未把iPad產線拉到印度的印度,全球科技市場調研單位Canalys分析,除了龐大誘因補助外,蘋果現在也看到印度電腦以及平板市場,上季竟然可成長12%,幾乎不受全球電子產品需求趨緩衝擊。

不過,像是已經在印度小量投產的電腦公司,例如戴爾與惠普,出現產能過剩情況,應該無意再投資更多來增產。另外,因為喜馬拉雅山國境爭議事件還在持續,中印雙方關係冷若冰霜,故大陸的聯想電腦想要如意拿到補助金,恐怕會是難上加難。

#印度 #電腦 #蘋果 #誘因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