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針對塔山及鹿林山進行蝙蝠資源調查,透過棲所調查、豎琴網捕捉及蝙蝠超音波偵測器錄音等,研究團隊近2年在塔山一帶共記錄到20種蝙蝠,其中有8種台灣特有種及3種特有亞種,已占台灣本島33種蝙蝠的61%。
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指出,大阿里山區在早年林業興盛年代,日本人曾開闢多條鐵道,因多數舊鐵道已荒廢,遺留下來的隧道、山洞就成了蝙蝠喜愛的棲息地,由於林管處都會定期針對特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加上塔山及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有幾處隧道、洞穴在沒有人為干擾情況下,已成為蝙蝠良好的棲所或冬眠洞, 所以特別委託嘉大團隊進行長達2年的監測和調查。
嘉大調查結果日前出爐,20種蝙蝠包括特有種的台灣大蹄鼻蝠、台灣小蹄鼻蝠、寬吻鼠耳蝠、台灣長耳蝠、長趾鼠耳蝠、紅棕鼠耳蝠、姬管鼻蝠和台灣管鼻蝠,特有亞種則包括堀川氏棕蝠、台灣毛腿鼠耳蝠和金黃鼠耳蝠。
嘉義林管處表示,其中台灣大蹄鼻蝠、台灣小蹄鼻蝠、東亞摺翅蝠及金黃鼠耳蝠等4種是以洞穴為棲所,塔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已成這些物種重要棲息或度冬棲所,尤其金黃鼠耳蝠夏天在平地繁殖,10月才會來到塔山地區冬眠,且金黃鼠耳蝠近年來族群數量有減少趨勢,更顯得其度冬棲所的保護格外重要。
另外,研究團隊2年來在鹿林山鄰近的石山引水道,記錄到最多族群是東亞摺翅蝠,這裡也是東亞摺翅蝠的繁殖棲所,2021年調查最多達上千隻,2022年10月調查也有850隻左右。
嘉義林管處提醒,蝙蝠休眠或冬眠時對環境變動相當敏感,冬眠蝙蝠可能因人為干擾而甦醒,最糟情況是在春天還沒來臨前就把儲存的脂肪用罄,這時如沒辦法找到昆蟲覓食,就可能死亡,呼籲在蝙蝠棲息地附近遊憩的遊客,如果發現蝙蝠應避免使用燈光照射或大聲喧嘩干擾蝙蝠,發現洞穴更不要隨意進入,不要因為一時的好奇探洞而傷害到蝙蝠。
嘉義林管處也說,食蟲性蝙蝠會吃掉大量的有害昆蟲,有助於減少農作物危害及疾病的傳播,有些食果性蝙蝠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蝙蝠在宗教、文化、生態旅遊上也都提供許多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蝙蝠可替人類帶來福祉,因此呼籲民眾一起來保護蝙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