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揚塵問題最嚴重時2017年高達59天,這幾年來在中央、地方政府協力下,2022年降為剩2天,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的懸浮微粒平均監測濃度值也下降4成,改善成效大,沿岸民眾終於免於秋冬季節吃飯拌沙窘境。
濁水溪風飛沙問題困擾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民眾數十年,每逢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到來,風勢大時,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飆高到呼吸都困難,在地方不斷陳情下,行政院挹注11億元治理,雲林縣環保局分工合作解決。
2019年揚塵事件日降為29日、2021年大幅降為6日、去年(2022年)再降到整剩2日,較2017年改善率達96.6%。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環保署崙背測站的懸浮微粒(PM10)年平均濃度由57.3 毫克降低至35.6毫克,麥寮測站亦由70.7毫克降低至31.9毫克,平均改善率達46.3%,顯示濁水溪上游到出海口,各區段的揚塵問題均有明顯改善。
張喬維表示,雲林縣政府落實各項改善作為,包括隨時監測掌握空氣品質及揚塵變化,執行濁水溪揚塵防制例如噴灑三仙膠、廢物利用文蛤殼定砂、種植馬鞍藤攀附裸露地等,台塑企業也贊助出海口水井灑水的電費、認養六輕聯絡道路洗街等。
縣長張麗善表示,濁水溪揚塵有卓著的助理績效,她向環保署、水利署第四河局、中區水資源局、教育部國教署、彰化縣政府等相關單位致上最誠摯的感謝,她特別向四河局恭喜「濁水溪許厝寮堤段整體環境改善工程」榮獲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特優,以及第五屆政府服務獎肯定。
張麗善說,濁水溪揚塵防制以擴大管制面向、全面施作、提前應變、源頭管制為理念,依權責分工執行,大大改善民眾吃飯拌砂的困擾,國際鳥會的官網這幾年也記錄到雲林濁水溪口南岸有超過230種鳥類出現,已形成復育鳥類棲息地。
雲林縣環保局2020年、2021年連續2年獲得環保署空氣品質維護改善考核的特優肯定,2022年更以「濁水溪揚塵獵砂行動」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的金獎肯定,未來將透過地方創生、環境教育場址營造,創造生態共融、環境共好、經濟共榮的環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