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0+n」就要正式上路,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趨緩,但卻引發另一波危機,疫情期間,國內醫院病患抗藥性菌株比率快速上升,其中又以人力不足的區域醫院最明顯,理應「比較毒」的醫學中心反而下降,到醫院就醫病患因為抗生素發生抗藥性,快要無藥可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醫師直言,台灣感染科醫師在疫情期間不僅「多做沒有錢」,人才還嚴重匱乏,人力缺口上看800人,呼籲中央給人、給錢。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目前衛福部正規畫將感染科改為部定次專科,但還有一整套的配套需要制定,最慢明年上路。
新冠肺炎肆虐以來,原本在醫院中管理感染管控、抗藥性藥物管控的感染科醫師,被抓去做防疫,要管隔離病房、群聚管控、各科別的感控計畫、動線管理等,以至於原本的抗生素藥物管理工作只剩不到一半人力。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指出,感染科醫師防疫期間多兼的防疫工作不僅無法核健保費用,多做沒有錢外,更嚴重的是,因為人力不足,嚴重導致病患抗藥性發生,抗藥性發生率越高,能用的藥就越少。」
黃建賢指出,相較於醫學中心,疫情期間台灣區域醫院抗藥性菌株比率明顯快速上升!以抗藥性菌「抗碳青黴烯類肺炎克雷白氏桿菌(CRKP)」為例,2022最新統計顯示,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檢出抗藥性比率為38.4%,相較前一年增幅為1.9%;但區域醫院檢出抗藥性比率則上升至48.9%,相較前一年增幅高達13.5%,增幅是醫學中心的7倍。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則表示,不論是癌症或是其他手術開得再好,一旦病人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一切都白費了」。但是除了原本的病人,院內的疫情控制、抗生素管理、感染管制管理,都是感染科醫師、感染管制師和感染醫檢師等感管人才負責,但都未算在健保給付,導致許多人才出走。而相較15年前,一年約有40多人報考感染科,去年僅剩20人報考,人數減半;加上老醫師逐漸退休,人力嚴重不足。
依照目前醫院評鑑規定,每500床需配置一名感染科醫師、每250床需配置一名感染管制師。但黃建賢表示,若以南韓每百床需1.2名人力計算,台灣僅用六分之一要做到相同的感管結果;而根據統計,目前全台感染科醫師醫學中心僅153位、區域醫院僅139位,依照韓國標準,台灣缺口高達821人。
感染科醫學會建議政府,將抗生素管理等感管相關業務也納入健保給付,讓感控人力獲得正向回饋進而回流外,也希望能夠將感染科成為部定專科,掌握人力並合理配置。
對此,薛瑞元表示,目前已請學會針對抗生素管控、醫療院所的感染管制提出計畫,再來審視健保給付的可能性。至於感染科,現行為內科系之一分科,將朝認定為「部定次專科」方向規劃,以確保人力管控。但因還需要規劃配套措施,包括訓練醫院如何認定、訓練課程制定和師資認定等,要視規劃進度決定何時實施。他也承諾,最慢明年應可上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