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了報復拜登政府發動晶片戰,今年3月底以「國家安全」為由,對美商美光科技產品進行審查。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出,這顯示中國面對晶片制裁其實無計可施,因為對外國晶片技術依賴甚深,必須謹慎處理任何報復性措施。
美中貿易戰後,美光在中國營收規模與占比逐年下降,到2022年時,中國市場營收降到228億元人民幣,占比只剩約11%,因此成為北京的明顯的頭號目標。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因為美光技術比較容易被替代,若中方決定禁用,預估影響並不大。
Bernstein分析師Mark Li 強調,記憶晶片已經標準化了,要轉向非美國供應商很容易,韓廠三星和SK海力士將可接收美光在中國大部分訂單。
報導引述業內專家說法指出,中國依賴輝達等公司生產的人工智慧晶片,以及英特爾和高通的處理器,因此很難進一步發動報復措施。
另根據美國之音(VOA)報導,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史鶴淩分析,美光的產品在中國並非不可替代;此外,在中國政府眼裡,美光是推動美國晶片法案、協助美國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推手之一,對中國並不友善,因此成為首要打擊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