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文化部2023年「淨零排放示範展覽計畫」,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將於11月23日在卑南遺址公園推出《乘風破浪到澎湖》考古主題特展,利用回收物、海廢等再利用材料製成藝術展品,其中近120公斤媒材來自台、彭2地串連淨灘活動成果。
史前館與O2 Lab海漂實驗室合作《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協力製作以海洋廢棄物為材料的大型展示作品,帶領觀眾認識4000年以前台灣西南部地區與澎湖島嶼間的交易網絡與緊密連結,從考古遺址出土的器物揭示史前人群運用海洋資源的能力及鄰海環境獨特的生活方式,並規畫展示物件後續文創再利用的可能性,降低一次性展示物件的使用,減低對環境的負擔。
此次特展前導活動有10月19日《海廢不浪費:一起尋找大海中的one piece!》線上講座,邀請海漂實驗室主理人唐采伶分享淨灘細節、環境教育和近期海廢再生的創作成果,以及10月22日串聯本島及澎湖2地的「台澎連線:淨灘串聯」活動。
台東場淨灘活動當日,現場除了依約前來的夥伴以外,更有路過民眾熱心加入淨灘行列。看似潔淨的金樽漁港,其實暗藏了各種大小海廢,像是寶特瓶、零食包裝、瓶蓋、鋁罐、漁網和浮標等。
根據活動後統計,台澎串聯參與人次為28人,共整理出將近120公斤的海漂垃圾,包含台東場域有26.1公斤的資源回收類垃圾及37公斤的非資源回收類垃圾,澎湖場域則有1400個、總計42公斤的寶特瓶及15公斤的浮球。
後續,史前館將運用所蒐集到的海廢垃圾佈置於《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展場當中,創作成另類的藝術品展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