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港所所長周瓈朝(中)17日偕合作民間業者在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宣傳蚵繩回收再利用的新模式。(張毓翎攝)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港所所長周瓈朝(中)17日偕合作民間業者在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宣傳蚵繩回收再利用的新模式。(張毓翎攝)
台南每年會產生21公噸廢蚵繩,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鼓勵蚵農繳交給政府回收。(張毓翎攝)
台南每年會產生21公噸廢蚵繩,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鼓勵蚵農繳交給政府回收。(張毓翎攝)

台南沿海是牡蠣養殖重鎮,但每年產生的21公噸廢蚵繩,以往都被隨便棄置,造成環境傷害,台南市政府去年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以每公斤15元獎勵金回收廢蚵繩,交由民間業者處理,經台化重新製成尼龍紡絲織布,可做成服飾、輪胎等,把垃圾變黃金。

台南牡蠣養殖面積1000多公頃,養殖過程所產生的海廢垃圾,如使用過後的蚵繩,過去幾乎被蚵農視作垃圾,隨便棄置在漁港、路邊等,有時甚至直接丟到大海。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市府獲得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支持,去年開始推動廢蚵繩的回收作業,蚵農參與度踴躍,回收了5公噸廢蚵繩。

台化公司纖維部經理室協理劉泰郎表示,台化公司除了台南,也在本島及離島等沿海地區合作進行尼龍海廢的回收再利用;此次,為減少運送蚵繩的成本及碳足跡,與台南在地廠商合作,將原本是社會環境負擔的海廢轉變為尼龍紡絲織布,供應全世界各知名品牌製成環保綠色產品。

市府農業局漁港所所長周瓈朝說,今年至今已獎勵回收蚵繩5公噸,其中3.67公噸已交由台化公司作再利用處理,後續會持續宣傳獎勵措施,鼓勵蚵農回收蚵繩,保護沿海環境。

周瓈朝還提到,今年是第2年辦理,市府將總回收額度提高至7公噸,而且明年計畫再增加,擴大海廢循環經濟規模。

#台南 #牡蠣 #蚵棚 #海廢 #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