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健康業界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美國康乃爾大學找出番茄中的抗菌胜肽tdAMP-1和tdAMP-2,可抑制傷寒沙門氏菌變種,降低致命風險。在此同時,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大學也公開發表研究報告,指克菲爾發酵乳中的乳酸菌可讓沙門氏菌失去活性,避免食物中毒。
2項研究的結論出奇相似,番茄所含胜肽及克菲爾的乳酸菌,會讓培養皿PH值降至4.5或4,沙門氏菌無法在這麼酸的環境存活,因而產生抗菌效果。
美國微生物學會期刊《微生物學譜》今年1月刊登由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各種腸道病原體全球流竄,危害人體健康,其中,傷寒沙門氏菌是傷寒的病原體,被認為是腸道病原體感染導致死亡的主因。雖可施打疫苗預防,但發展中國家取得疫苗不易,濫用抗生素的抗藥性問題也構成重大風險。
番茄富含番茄紅素、胡蘿蔔素、有機酸、多酚、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預防癌症的潛力。研究人員把新鮮番茄磨汁,在其中找到2種可破壞細菌膜的抗菌胜肽,與傷寒沙門氏菌一起培養時,因番茄汁的PH值約為4.5,24小時後傷寒病毒都沒了。因此認為番茄是具有對抗食源性病源菌的低成本天然食材,可幫助無法取得疫苗的兒童對抗傷寒。
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大學、愛爾蘭農業與食品發展部Teagasc共同在國際期刊《食品和生物製品加工》5月號發表的論文,把抗菌主角換成克菲爾發酵乳。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群組成的克菲爾粒,添加到牛奶中自然發酵而成克菲爾發酵乳,含豐富益生菌,具潛在健康價值而得到廣泛認可。由於克菲爾粒具有吸附周遭微生物的變動特性,人們擔心克菲爾會潛藏沙門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危害健康。
為此,研究團隊開發一個數學模型進行實驗。研究人員表示,預測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分支,利用數學模型預測微生物對不同環境條件的生長、存活和滅活反應,可用於評估加工、產品組成、儲存條件等對產品汙染率的影響。
實驗結果發現克菲爾含有豐富乳酸菌,PH值為4,沙門氏菌無法存活,表明克菲爾發酵乳不太可能因沙門氏菌汙染,造成消費者出現急性腸胃道感染,再次證明克菲爾具有抗菌性的事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