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近日多雨,在路邊花壇草叢中長出了白色的野菇,市府提醒,這種野菇具有毒性,民眾千萬不要任意採摘,以免中毒。(張志康攝)
基隆市近日多雨,在路邊花壇草叢中長出了白色的野菇,市府提醒,這種野菇具有毒性,民眾千萬不要任意採摘,以免中毒。(張志康攝)

基隆市區近日大雨,除造成部分地勢低漥地區發生積水現象外,在路旁的花壇草叢中,也冒出了一群群的菇類。不過,專家表示,這種菇類是最容易誤食的綠褶菇,如果誤食,輕則中毒、重則喪命,提醒民眾路邊的野菇千萬別亂採。

近日有民眾發現,在基隆市信一路某速食店前的花壇草叢中,有一群群白色的野菇長出來,因為數量不算少,也引起民眾好奇,這種野菇到底是什麼,可不可以食用?

基隆市產業發展處副處長蔡馥嚀表示,這種野菇名為「綠褶菇」,是中大型菇菌,多半生長在低海拔的闊葉林地,也常可以在路邊的草地或農地中發現。不過,因為它長得與可以食用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十分相似,因此過往也常發生誤食的情況,因此綠褶菇也被稱之為「最會惹事的菇」。

據了解,若民眾誤食了綠褶菇,誤食後1到3小時內,會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醫界指出,嚴重會意識昏迷、傷及肝腎還會脫水致死,4年前就曾發生一名外籍移工勿食送命案例。但若及早就醫,提供支持治療,可以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

那麼,究竟要怎麼判別?蔡馥嚀表示,綠褶菇底部菌褶,幼年期呈白色,成熟後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

因為這種野菇有毒,店家發現後已陸續摘除,以免被人誤食。蔡馥嚀指出,近期市府農漁管理科未接獲中毒案例,不過她強調,綠褶菇長得很像可以食用的雞肉絲菇,也像高大環柄菇,民眾千萬不要在路邊任意採摘食用,若民眾因食用不明菇類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基隆市 # 野菇 # 綠褶菇 # 中毒 # 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