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 戰爭的搜尋結果,共19,785筆
近日國防部的報告指出,台美軍購25案,有1案進度超前,3案進度延宕,其他21案進度正常。但國防部報告是「校正回歸」的,交運時程都已重新修訂過。其中列在延宕案的「F-16V BLK70戰機」案,如果不是編列特別預算,無法更動預算年度,台美一定會重議交運期程,國防部恐會依樣畫葫蘆,將進度從延宕改為正常。
「貼標籤」(Labelling)是政治攻防上最常見的操作手法,利用簡單政治化語言與文字將政治對手妖魔化,強化民眾刻板印象,同時也凝聚自我認同,轉移執政不力的焦點。
受到國際權力格局改變與美國地緣戰略調整的影響,目前兩岸間之敵意日增,全球輿論媒體與智庫多認為:台北與北京之間衝突發生機率越來越大。為了強化備戰,大陸軍方接連舉行軍事演習,台灣方面則擴大兵推,雙邊互動的善意不再,質疑彼此的論述日增。然而戰爭並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方式,無論是「以戰求和」或是「以和止戰」,為了避免戰火的傷害,我們希望和平狀態能夠持續,更希望海峽兩岸能消解敵意、重回正軌,因而才有本次「和平推演」之舉。
烏克蘭總統在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專訪期間,就發生了兩場停電,澤倫斯基苦笑的說「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常態」。他仍然有信心獲得戰爭的最後勝利,稱俄羅斯陷入僵局,而烏克蘭會繼續固守。
國民黨應以超越歷史的局限,帶動兩岸、國共、朝野,超越歷史的恩怨,才有機會展現台灣的高度格局,展現真正自由民主的核心精神,並藉此重新取得主導兩岸的發言權。
蘇丹內戰已持續3年,該國西南部一座由政府軍死守1年半的城市上月底遭實力強大的「快速支援部隊」(RSF)攻陷,親政府民兵組織指控RSF大開殺戒,48小時殺害逾2000無辜平民。而在近日,我國防部臉書疑似因遭誤認為大陸國防部,湧入大量蘇丹網友、指控「向RSF出售無人機」,對此,國防部8日也進行回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家最終歸晉,由司馬氏建立的西晉短暫實現大一統,卻僅存50年便迅速滅亡。從司馬家族篡權掌控朝政,到宗室與權臣明爭暗鬥,再到八王之亂與北方胡族南侵,內憂外患交錯,最終將王朝推向深淵,西晉的覆亡,不僅揭示權力集中與家族內鬥的致命風險,也成為後世不可忽視的歷史警鐘。
BBC時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角鏡」(Panorama)爆出剪輯、拼接美國總統川普的2段談話,讓他的談話看起來像是鼓動支持者前往國會,釀成2021年1月6日震驚全球的國會暴動事件,BBC因此挨轟「假新聞」,風波愈演愈烈,BBC總裁戴維及新聞部執行長圖內斯昨(9)日雙雙請辭,坦承新聞製作過程中有錯。
英國廣播公司(BBC)總裁兼新聞主管在週日提出辭職。此前,BBC被外界指控存在偏見,包括對美國總統川普發表演講的編輯方式。
春秋時期,越國在與吳國的戰爭中吞敗,國君勾踐被迫前往吳國做人質,身邊的重臣也面臨生死考驗。越國名相、智謀過人的范蠡巧妙應對勾踐的試探,一語雙關化解危機,既展現智慧與忠誠,也成功保全自己,為後續的復國行動奠下關鍵基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7日在國會答詢時表示,一旦台灣有事,伴隨行使武力則可能成為日本存亡危機事態。此說法在日本社會引發討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在X平台發文:「擅自衝進來的那個骯髒的頭,只能毫不猶豫地斬了。你做好覺悟了嗎?」薛劍稍後刪除此貼文,另發文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部分腦筋不好的政客選擇的死路」。對此,日本網友大表譴責「身為外交官無法尊敬對方,中傷他國首相的發言不被允許」。
《以色列時報》報導,約旦河西岸8日傳出多起暴力衝突,聯合國也公開示警,當地10月至少發生264起類似衝突;凸顯以國屯墾者與巴勒斯坦農民矛盾愈發嚴重,呼籲以國政府加強作為,確保平民安全。
美國重要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於11月6日發表一份攸關台海情勢的關鍵報告:《應對中國攻擊台灣的經濟嚇阻策略》(Economic Deterrence in a China Contingency)。報告指出,美國與其盟友正將經濟制裁視為一種可能用來嚇阻中國對台動武工具並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台電縮小五接填海造陸面積,並改變港型設計,以減緩對白海豚衝擊,但環團不埋單,擔憂仍會增加白海豚壓力,導致牠們不北上,恐造成在北部區域性滅絕,呼籲政府不要為了開發天然氣,犧牲白海豚。
AI浪潮帶動全球軍民用無人機市場爆發性成長,IC設計廠迎來新一波增長動能。光通訊及電源管理IC廠商沛亨(6291)第三季財報尤其亮眼,多項財務指標創近二年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2.32元、寫歷史次高紀錄,其中,光纖無人機及CSP光纖原材料,將帶動2026年業績持續成長。感測IC業者原相(3227)也受惠無人機感測器需求成長,第四季訂單增加助攻影像感測器營收成長。
11月10日,敘利亞總統夏拉將應邀進入白宮,成為川普的座上賓。不到1年前,美國還將他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視為蓋達的附屬組織,懸賞千萬美金要緝捕他歸案,誰知他去年底攻進大馬士革,趕走小阿塞德,並且脫下戎裝成為敘利亞總統,甚至作客白宮。這快速變化沉澱出來的則是一個嶄新的中東情勢。
美國在1979年,背棄了數十年的忠誠盟友,忽然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合法政府,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斷交。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缺席幾天後,在周日公開接受俄羅斯媒體的專訪,顯示他的地位應該還沒有出現問題。在訪談當中,他表示準備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舉行面對面會晤。但同時,他堅持認為在討論烏克蘭戰爭時,必須考慮到「莫斯科的利益」。
美國前中情局(CIA)官員、曾任國務院反恐辦公室分析師的強森(Larry C. Johnson)週六(8日)邀請前美國國防部長顧問、退役上校麥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進行對談,探討烏克蘭戰爭帶來的戰術與戰略轉變,並反思美國軍方長年對於敵手的錯誤認知與制度性傲慢。
美國國防部(戰爭部)部長赫格塞斯7日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演說,宣示將對裝備採購制度啟動全面性改革,提升生產與交付速率,使美軍能加速取得新銳武器裝備,有效肆應全球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