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從2019年開始,對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五龍宮遺址」進行考古研究,此為一座大型道觀,同時具有皇家與道家宮觀的特點,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擁有千年歷史,明朝時期最為興盛,目前在遺址中發現院落、房屋等遺跡,還出土1000多件古文物,另外在一處水底還發現5條龍浮雕。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五龍宮遺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面積達5萬平方公尺,出土文物多達1000多件,分為陶、瓷、銅、鐵、木、骨、石、琉璃等8類,包含建築、生活器具、宗教用品等,文物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漢朝,其中有一塊石碑,正反面都刻有文字,共有246個字,紀錄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場祈福活動。
另外在一處水池底部還發現五龍、龜蛇等造型浮雕,初步推斷修建年代為宋朝,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康予虎提到,根據文獻記載,唐宋時期有一種五龍祈雨儀式,每當遇到旱災,官方就會派專人在名山大川進行祈雨,目前初步認為,五龍浮雕位置就是唐宋官方祈雨儀式的活動場所,在大陸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五龍宮遺址還出土真武像、靈官像等數尊青銅造像,有些造像採用鎏金工藝,康予虎表示「金屬造像雖破損嚴重,但整體製作工藝非常精美,表情栩栩如生,根據現存武當山明代皇家御賜造像對比,它可能是明代皇帝御賜的金屬造像」,而御賜造像也顯示出明朝的工藝水準,有助於研究明代的金屬鑄造、道教造像製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