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孵化的稚鱟,體長只有0.5公分,顏色仍呈現半透明狀,模樣十分可愛。(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剛孵化的稚鱟,體長只有0.5公分,顏色仍呈現半透明狀,模樣十分可愛。(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在地團隊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長期致力於收容照顧成鱟,近日傳來成功孵化出3隻鱟寶寶的好消息,創下當地首次成功孵化小鱟的紀錄。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孵化技術還有待提升。

為了保育鱟,海保署在全台各地發起「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共有38個在地團體共同參與。該協會今年在嘉義培訓了20名具備鱟生態、環境知識的志工,並投入照顧收容成鱟的工作,包含鱟池的水質監測、投餵食物及生物觀察等都是志工日常。

從今年6月至今,鱟池裡陸陸續續有卵靜置在砂上,2對鱟前後已產下近2萬多顆的卵。「看到小小鱟孵化的那一刻,我們真的很開心!」、「我從牠們排卵就開始觀察,到胚胎漸漸形成,最後鱟寶寶孵化泳動的那一刻,真的是前所未見!」長期協助鱟收容照顧工作的志工林玲蘭表示,他們將小鱟孵化的消息發到志工群組,大家都很開心。

嘉義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表示,嘉義的好美寮溼地自2003年至今皆有發現稚鱟蹤跡的紀錄,該地是鱟的棲地,小鱟育成非常艱辛,該協會曾經接收過金門水試所的鱟苗,與中研院共同研究養育,不過,都在生長至成鱟前就死亡了。這次的小鱟出生,除了戰戰兢兢的養育照料,並觀察其他鱟卵的孵化狀況之外,也反映了原生棲地的重要性。

吳龍靜說,在孵化過程中得注意環境的溼度與溫度,以及是否受到黴菌感染,在克服這些技術與設備之後,相信未來會培育出更多的鱟寶寶。

#成鱟 #志工 #照顧 #收容 #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