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林小妹妹出生就四肢無力,語言與動作發展遲緩,在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做長期早療課程與針灸治療,搭配雷射針灸數個月後,下肢肌力持續進步,從跪爬著移動逐漸進階到可以扶站移動,日前回診時突然能自己扶著車門走下車,給媽媽一個超大驚喜。
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兒科醫師鄒曉玲表示,發展遲緩在中醫兒科屬「五遲」、「五軟」的範疇,主要歸因於先天稟賦不足,造成小朋友在肢體活動與語言表達方面的落後。
有些4到5歲小朋友讀幼兒園時,被老師發現語言發展落後,一般表現狀況為語言詞彙少、理解力不足、聽不懂指令或與其他小朋友的溝通互動不足,因而尋求中醫協助。
鄒曉玲說,治療針對病因選擇補益肝腎氣血的內服中藥,可以促進身體整體機能的提升,再搭配頭皮針給予大腦內部主管語言、運動或情緒等相應功能區塊,進行針刺以活化腦內神經。
一般經過數周至數個月頭皮針的治療,可以觀察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詞彙量是否逐漸增加,能否比較配合大人的指令動作,與別人溝通互動及開始會在學校交朋友。
鄒曉玲指有篇收案132名腦性麻痺伴隨語言發展遲緩兒童的隨機雙盲研究顯示,語言復健搭配針灸治療組的小朋友,進步幅度比單純接受語言復健的小朋友明顯。
鄒曉玲說,相較於傳統針灸,雷射針灸是以低能量的雷射光束,在穴位上進行固定能量和頻率的照射,能促進體內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因無疼痛感且非侵入性,小朋友接受度高,是近年來新興的治療選擇之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