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因為允許我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遭到中國屢屢施加經濟脅迫,不過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11日在推特發文指出,立陶宛去年出口總額創下史上新高。學者認為,商業合約有其一定規範,不是北京政府說中止就能立即中止,這只能說明中國制裁的後續效應仍有待觀察。

阿爾莫奈特指出,立陶宛出口商在2021年達成有史以來的最高出口紀錄,出口總額達到346億歐元。立陶宛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德國、美國、波蘭、拉脫維亞和荷蘭。

台灣歐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表示,立陶宛出口總量增加跟中國施加經濟脅迫有時間差,這份數據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的經濟制裁沒有效果,還要去看細部資料才能解讀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鄭家慶解釋,出口訂單都是已經下訂的,即便中國針對立陶宛出口貨品刁難,但很多訂單那是得先照著合約走完,要出現跳崖式的下跌沒這麼容易。

他又說,從立陶宛商品的出口主要目的地來看,歐盟還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市場,尤其對經濟體越小規模的國家更是如此,而歐盟之間現在團結抗中的氛圍濃厚,這對立陶宛來說是件好消息。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李大中也說,北京對立陶宛祭出經濟制裁,不論是萊姆酒到牛肉,都是去年底甚至今年初才發生的事情,而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所提出的出口數字是去年全年份的數據,確實無法看出中國制裁的效果,但是也不可能毫無影響。

李大中認為,立陶宛主要出口國幾乎都是歐盟國家,而許多歐盟國家跟大陸貿易關係也很密切,北京如果落實查驗所有進口到大陸的商品是否含立陶宛成份,這才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中國 #歐盟 #出口 #阿爾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