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九合一選戰至關重大,首都市長之役更是重中之重;眼前局勢持續推向三大黨各推人選的三腳督,雖然藍營仍有人寄望「藍白合」,問題在於政黨談選舉合作,猶如國家外交,向來自身利益優先,藍白各有政治盤算,「合」其困難。

蚌相爭 2次輸給阿扁

政黨談選舉合作,尤其首長選舉,非常困難。即便是近期力倡藍白合的趙少康,也屢被提及他1994年以新黨身分參選台北市長,與國民黨黃大洲、民進黨陳水扁三腳督,在泛藍分裂下,阿扁漁翁得利當選,成為藍營慘痛的「教材」。2000年總統大選,扁連宋三人競逐大位,扁再度坐收漁利;2004年總統大選,雖然連宋搭檔成就「國親合」,但未能攻下大位後,親民黨走向泡沫化,又是另一血淋淋的「教材」。

台北市過去政治板塊藍大於綠,2014年民進黨禮讓柯文哲當選並連任成功後,板塊已見鬆動。柯文哲為延續政治能量,成立民眾黨,在去年趁防疫讓黃珊珊獨當一面,展現執政能力,讓部分國民黨人陷入焦慮,深怕藍白競逐,再陷鷸蚌相爭,最終讓民進黨輕鬆拿下台北市長,因此出現「藍白合」聲音。

言之有理 操作難如登天

儘管藍白合聽起來言之有理,實際操作卻難如登天。首先,藍白推誰參選?黃珊珊出征,無論能否當選,民眾黨才有母雞帶小雞,搶攻市議會席次,日後繼續在北市開疆闢土;若藍白共推蔣萬安參選,國民黨勢必得讓出其他縣市長以及已達緊繃的議員提名,但國民黨各縣市長幾乎都有選將,議員選舉光青年民調加權已導致老將新人極度不滿,如俚語「生吃都不夠,還能曬(菜)乾?」

其次,曾說「只有不選2024需要宣布,要選不需要宣布」的柯文哲,角逐2024態勢明朗,年底選戰有如與國民黨爭奪「非綠陣營」共主招牌,民眾黨在全台各地陸續推出新人參戰,同時極力拉攏藍營人士轉戰民眾黨,持續蠶食國民黨政治量能,就為了壯大自己,同時累積2024和國民黨談判的籌碼。

執著合作 不如關注棄保

其實藍白都有人看清局勢,民眾黨選戰召集人蔡壁如就直言台北市不可能藍白合,國民黨選策會核心成員傅崐萁近日一席「柯文哲就是墨綠」,更要斷開藍白,不欲藍營支持者被民眾黨勾勾纏;如今連蔣萬安都說「再討論藍白合,民眾不會接受的」。就此看來,國民黨與其執著討論藍白合,似乎更要注意政黨聲望、候選人特質,是否足以營造棄保效應,才能在三腳督下拿回台北市。

#台北市 #民眾黨 #藍白 #當選 #三腳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