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府打造4座共融公園,其中2座已陸續啟用,營造出友善環境空間,提供親子共遊場所。但議會建設小組考察發現,現場缺乏適合身障者的遊具,也沒有遮蔭和休憩的地方,盼能納入共融精神,邀身障朋友等不同身體狀況的族群參與討論、修正缺失,打造符合需求者的期待。
議員楊華美昨日質詢說,目前2座「東大門綠地共融公園」、「玉里鎮民廣場共融公園」開放使用,另外2座還在施工中,縣府導入當地特色及共融式遊具,改造現有公園遊戲場,值得肯定,但卻有美中不足之處。
她說,「東大門綠地共融公園」有滑梯、門型攀爬架、攀爬繩結、蹺蹺板等8種遊具,沒有一個遊具適合身障者,公園雖設置無障礙坡道,但選用的材料、鋪設的接縫太寬且凹凸不平,不利於娃娃車及輪椅族使用,且丘陵光禿禿,沒樹蔭遮陽。
縣長徐榛蔚表示,「共融式遊戲場公園」在國外行之有年,台灣各縣市亦紛紛發展出符合在地需求的共融式公園,縣府透過文化研究調查,注入不同主題共融式遊具,藉由改造現有公園遊戲場,滿足花蓮鄉親各個年齡層的需求。
建設處長鄧子榆表示,「東大門綠地共融公園」根據當地地形打造而成,會與議員交換意見,希望打造適合的遊憩空間。
另外2座新共融式公園,是位於太平洋公園南濱段內、以4700多萬元打造的太平洋共融公園,以及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園區重塑改造計畫,由花東基金挹注7500萬元。楊華美提醒,在每個施工階段,能邀請不同身體狀況的民眾參與檢驗,才能打造出各族群皆宜的空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