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26日宣布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大陸建交,陸方影響力直搗美國「後院」引發關注。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認為,這反映外交戰已成中美在台灣議題上的另一戰埸,而美國這次算是失利;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更直言,美中競爭是間接因素,兩岸關係惡化才是斷交主因!

張登及指出,美國國會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希望替台灣維護國際空間與邦交國,也因此我國與宏國斷交,可算是美國的一次失利,因為美中競爭已經是全方位、全領域,且愈來愈趨近於零和,所以只要陸方得分,美國就會覺得被扣分。

對於大陸是否繼續挖我邦交國,張登及認為「還是會」,由於北京認為兩岸沒有共識就不可能商談,中間也就沒有任何緩衝,不可能再重現過去所謂「外交休兵」情況。

黃奎博也指出,蔡政府可控之處就是兩岸關係,不可控因素則是美中的戰略競爭關係,從過去經驗看來,即便台灣無法控制大環境因素,但只要在兩岸關係上多費功夫,不要莽撞,斷交機率會小很多。

但感嘆的是,台灣民間常被教育成邦交國只是「要錢而已」,覺得斷交就算了,還能省錢,忽略友邦在國際政治上替台灣處理艱難提案,反倒是民進黨每次都能操作成北京打壓,但他認為蔡政府不會在此事上大幅得分,因為民眾對斷交相對無感。

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則表示,與宏國斷交讓我們認清國際政治的現實,以及兩岸在外交上的競逐關係;他認為,大陸與宏國建交是正常的建立外交關係、與中華民國競逐外交,不應解讀為「挖美國牆角」。而北京並不關注蔡英文總統對邦交國的訪問,焦點反而是台灣與美國的關係。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也指出,外交上宏國與中國建交,是中共「硬的更硬」的表現,刻意挖我牆腳,台灣雖會有部分人感到難過憂心,但絕大多數人無感且麻痹。

#美中 #大陸 #因素 #美國 #北京